1)第256章 马革裹尸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马革裹尸

  真实战史中,苏定方击破阿史那贺鲁这一战,颇具传奇色彩。

  唐军以不到两万步骑对抗西突厥十万之众,除开南侧上山扎营的萧嗣业部,冲阵的骑兵满打满算不到1万骑。

  这八九千骑兵,先是在北山一举冲破阿史那贺鲁列阵监视的两万步兵,随后马不停蹄地连续奔袭唐军营垒下三个方向的敌军,每一战都是以寡敌众,尽显骑兵攻击的机动性优势。

  最后唐军步骑兵三面围击,驱赶西突厥败兵将阿史那贺鲁本阵击溃,彻底锁定胜局。

  战史中苏定方亲自统帅唐骑,至于他是如何用兵的,则没有详细记载。

  这也就是陈一鸣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

  铺垫已就位,主角登场的戏份自然要浓墨重彩。

  三个分战场,陈一鸣都相应安排了不同的攻击方式,而且是翻倍篇幅地详尽描述。

  最先入场的西侧战场,唐军骑队面对的是西突厥刺猬一般的步兵阵列。

  陈一鸣没有给敌人降智,开战之初设定的战场态势自有其合理性。

  西侧分战场,西突厥主力选择将兵力展开,是因为其背靠一条小河,没有被骤然突袭的风险。

  而唐军选择涉渡后整队出击,也有其合理性。

  一方面当天气候晴朗,骑兵奔袭的扬尘会早早暴露自己,本身就不具备进攻的突然性。

  另一方面西突厥主将不是弱智,虽然限于战场地形只能逐次投入兵力,但是本阵依然预留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看守后路,有能力守到援兵赶到。

  一般来说,骑兵很难依靠正面突击击溃有准备的步兵方阵,以骑对步,后者的损失主要发生在阵型崩溃之后被尾随追击的过程中。

  因此,真正的破阵一击需要合理的铺垫,至少在普通观众眼里,是合理的。

  首先要拍摄的,是放大版本的“曼古歹”战术。

  说白了,就是骑兵突至骑弓射程之内时拨马转向,沿着敌阵侧面边射边走,扰乱阵型,制造混乱,削减士气。

  待到敌阵被迫多次转向,直至暴露出阵型弱点之后,骑兵再大举突击。

  这其实是对阵双方训练度的较量,古代骑兵自带“精锐”属性,本身训练时长就不是步兵炮灰可比,因此除非是精锐甲兵组成的阵列,“曼古歹”战术多半都会发挥作用。

  这场戏的高光,在郁南和聂元身上。

  开拍之后,两人一马当先冲在骑队最前方。

  要的就是一个真实性。

  众所周知,骑兵跑起来之后阵型就很难保持了,战场上人喊马嘶尘土飞扬,不管是号角还是旗帜,都很难有效传递指令。

  因此,骑兵的指挥,只能依靠主将的身先士卒。

  骑枪所指,就是骑队所向。

  几百名自皇城镇起就跟组的专业群演,直到今天才真正显露出一身的骑术本领。

  郁南和聂元各带一队骑兵,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