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马革裹尸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面冲至敌阵百米外分队而走,高视角的跟拍镜头下,与敌阵构成一条漂亮的平行线。

  高速奔驰之下,群演们娴熟地操纵坐骑,外侧的骑兵早一步提速,内侧的骑兵默契地减速,行进间将一字横阵变为双骑并排的纵队。

  伏下身体拉弓上箭,撑镫挺身拧腰击发,一整套动作兼具效率与美感。

  不过,射出去的都是些样子货,飞出去不到二十米就无力坠地了。

  对群演们的要求很简单,动作好看就行。

  至于箭矢最终的效果,后续自然有敌军中箭的特写镜头补上。

  单是一个横队前冲再分队绕阵的镜头,不算特写就拍了足有十五遍。

  拍拍停停耗时三天。

  因为除了意外性NG,每一遍的需求都不一样。

  比如第一条是斜向45度高机位大远景,45秒的长镜头一气呵成。

  动用了全部2000多名群演和大几百匹马。

  第二条是低机位中近景镜头,5秒时长,摄影车高速“检阅”行进中的骑兵横队。

  第三条是分队镜头,展现唐军骑兵的熟练度。

  再往后就更加复杂了,因为打仗不是阅兵,唐骑绕阵骑射,同样要面对敌方的箭雨反击,同样要承受损失。

  人仰马翻的镜头不会少,而前骑失控之后后骑需要应变合理,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负责掉马的武行在完善的保护措施下上阵,后骑也是骑术精湛的骑师,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

  而这样的镜头,跟拍远景,近身特写,后骑近景,起码要跑起来拍摄三个镜头,才算是最终完成。

  大远景的落马镜头,涉及到几匹十几匹奔马的翻倒,拍摄时就更要慎之又慎。

  每天都有人有马受伤,每天也都有意想不到的幺蛾子发生,整个剧组都熬得心力交瘁。

  之所以要对绕阵骑射的部分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就是为了先抑后扬,把骑兵破阵的那一刻翘得高高的。

  随着郁南和聂元的骑队在战场西北方第三次交汇整队,西突厥步兵方阵已经一团混乱,被搓揉成了一个大圆球,勉强并肩对外凑成一个阵势。

  当然,他们的全力防御也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山坡上的西突厥步兵已经分出一半人,正在整队准备回援。

  而相邻的北侧战场本来就是佯攻,张毅派出的早有准备的援兵也在路上,视野内已经遥遥在望。

  这也是西侧战场上西突厥本阵勉力支撑的动力所在。

  郁南把骑抢一招,唐骑再次缓缓提速,她与聂元一马当先,身后的骑兵渐次展开,像一把蒲扇第四次向西突厥的圆阵罩去。

  就在西突厥本阵步兵两股战战地准备迎接新一轮箭雨时,唐骑突然变阵。

  聂元的骑队继续绕阵奔射,郁南的骑队却没有拨马拐弯,而是直线向东,在行进中前骑缓速后骑提速,组成一个大体上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