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杀青戏难杀青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7章杀青戏难杀青

  按照商业电影的惯常节奏,大高潮之后衔接一个小高潮,接下来就该是危机登场了。

  《木兰》的桥段安排基本上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只不过转换了一下危机的对象,不是唐军整体,而是木兰这个主角。

  秦芷蕾与郁南,将上演一场女将对决。

  显而易见,经过木兰麾下唐骑在营垒东西两侧的连番冲击,张毅指挥的西突厥围攻部队已经呈现败势。

  西侧的步兵主力已经崩溃,东侧的王帐精锐损失殆尽,张毅还能有效调度的,只剩下北侧的炮灰牵制兵力与本部的少量人马。

  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腾出手来的唐军步兵,与意犹未尽的唐军骑兵,自东西两侧的夹击。

  陈一鸣直接把击溃张毅所部的戏份跳过了,丢盔卸甲的张毅狼狈逃至阿史那贺鲁本阵,一个镜头已经足以说明战场形势的变化。

  胜利已是奢望,阿史那贺鲁当前的紧要问题,是如何在当前战场上全身而退。

  大场面的外景戏接近尾声,陈一鸣索性不再跳拍,最后一场大群戏直接顺拍。

  这样拍有一个好处,就是全体群演都处于待命状态,方便陈一鸣随时补拍。

  也就是说,最后这三五天的戏份,不止是拍摄这场收尾戏,也是在给之前所有的外景镜头查漏补缺。

  今天要拍的,是余荣光、张毅的杀青戏。

  两人在电影里真正的谢幕戏,已经提前拍完,今天这场戏拍完,就可以杀青离组了。

  老余还好,进组时间不算长,又没什么武戏,唯一的苦头就是吃了不少沙子。

  张毅才是真正的“苦出头”来了,他从去年底就进组受训,在这部电影里耗了足足十个月。

  演的呢,也只是一个戏份不多的反派配角。

  但陈一鸣不得不承认,张毅通过自己的钻研,还是给这个比较程式化的反派,注入了一些独属于自己的东西。

  他扮演的乌戈属于功能性配角,主要作用是推动和串联剧情。

  电影前半段的草原章节,他的戏份很少,是一个隐于幕后、搬弄口舌的阴谋家。

  这类角色,往往是气质阴沉、面色阴冷的形象,不容易让观众出戏,当然也不容易被观众记住。

  而张毅则用了一种相对另类的诠释方式。

  其实拍摄《木兰》之前,陈一鸣对张毅并不算十分熟悉。

  当初拍《1951》的时候,张毅出演的连长属于救场性质,戏份其实跟那几个三校学生差不了多少。

  限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电影的主视角一直在两个主角身上,张毅的出镜若隐若现,走戏的意味更明显一些,并没有多少发挥空间。

  如今二度合作拍《木兰》,陈一鸣才真正领教到张毅的“杠精精神”。

  论圈内地位,他刚刚因为《1951》有了点小名气,但那部电影拍完之后,间隔没多久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