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经济之道_张辽新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才是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首相会是由首席财政大臣来担任地原因。中国自古就缺少有关经济、金融的学说教育,一直到明清时期甚至还有“天下财货皆有定数”的说法。当张辽从荀等人的口中也听到这种论调的时候。他心中地郁闷就不用再提了。但他一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经济学,二来他也不熟悉汉代的经济生活,自然无法和他们辩驳。但张辽的心中对此事一直有心结的,知道曹操让他执掌青州,他在争取到了一定的自治权利的时候,就决定要在青州推广经济学说。虽然他没有系统地知识,但却不代表他什么都做不了。从官府各个机构都必须做的收支明细到每月、每季以及每年的总结和预算,张辽要从青州官府开始自上而下的将“经济”这个概念深入人心。为此他还让商人派出他们各自的账房高手给官吏上课,并依据自己模糊的记忆修改了记账方法。最关键的是阿拉伯数字地使用和运算方法地进步。张辽给郑玄的算学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数字和四则运算方式,并将多元方程式也拿了出来。又借着郑玄的名义推广,如今不但在曹操的治下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就连其他诸侯那里也纷纷弃用原本的汉字数字而改用阿拉伯数字。只不过如今这数字却是被冠名为“中国数字”,估计现在还未出生的那个印度学者巴格达一定很郁闷。

  数字、运算方式的革新,青州制定的强硬的制度。让青州如今有了一些用数字、数据来治理地方的意味。张辽他也不会去强求进度,在他看来,潜移默化式的改革是最好的方式。若是能因此改变开始改变国人那种但凡涉及数据总是模糊不清的习惯,从此养成凡事以数据为准的传统,那张辽就已经很满足了。要求他们明白倒不如让他们自己从中得到好处,这样反而会使得这种学说的基础更加的牢固。就像现在的国渊他们,要钱、花钱都有计划。开源节流,这才使得青州财政状况迅速得以转好。

  但是这也会有一个不怎么和谐的后果,其表现就是张辽必须面对几个纷纷想要为自己的部门多弄些经费的人的争执。

  屋子里的七个人,除了张辽和置身事外的孙乾,其余四人均各有各的诉求,就连一贯风轻云淡的管宁也一反常态,为公学和推广乡村的私塾教育而向张辽申请经费。

  张辽听了众人的话。伸出双手向下按着说:“诸位还请安静一下。争执也解决不了问题。想来你们之前应该已经有过协商,否则子尼的预算也做不出来。今天不过是想看看能否再多要一些。毕竟青州如今百废待兴,手中有钱才能办事。但是这一块经费在预算中也是有预留的,至于该给谁,我说了不算。你们必须提出书面报告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