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 仲岳亲临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先生且观,即废城东于长城,长十余里,广五六里,可得一邑。然今只吾等十人。管邑四乡沃野,才得四百亩。奈何?”

  仲岳先生道:“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管民素贫,男求商,女依门,求暴富也。虽农为民本,为富则迟,但缓缓为功。公子身亲力田,深得古人籍田之义也。”

  郑安平道:“欲得管邑庶、富且安也,其将奈何?”

  仲岳先生道:“为治之道,首在安之。民得安,则庶,庶则富,富则知礼节、守信义,圣人之治也。奈何安之?吴子曰,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具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公子其参之。”

  郑安平道:“愿先生具言其详?”

  仲岳先生道:“公子知邑中孰贤与不肖乎?”

  郑安平道:“未知也。”

  仲岳先生道:“欲治管邑,但从此得之。愿公子深察民情,知孰贤孰不肖,敬贤而斥不肖。若论民安田宅,公子其为之也。”

  郑安平道:“城主治管邑,已历三世,根深而柢固,难以猝拔也。奈何?”

  仲岳先生道:“礼敬贤者,置之显位,令之司也,其与城主?”

  郑安平问曹包道:“先生颇巡邑中,其有忠义贤者,得而荐之乎?”

  曹包道:“大贤则未见,小能或得之。今管民多商,重利而轻义,不重家园,不恋旧土。以臣之见,凡守故土者,皆当敬之。”

  郑安平眼前一亮道:“先生之言是也。其有全家久在城中,而无远行者乎?”

  曹包道:“虽不尽数,亦得一二。城主盖其一也。城主世代业农,曾未出商,然管邑之商道,亦赖其通。”

  郑安平道:“吾亦观城主,贤者也。若论敬贤,当从城主起,可乎?”

  仲岳先生道:“曹先生多访民情,当略述一二。”

  曹包从怀中掏出一块木牍,朗朗诵道:“管邑实百三十又四户,分属九族。旧管民者,乃为管氏;从虢至者,乃为虢氏;从郐至者,乃为郐氏;从蔡至者,乃为蔡氏。此四氏为旧氏,所居者久,蔚为大族。后从郑至者,乃为郑氏;从魏至者,乃为魏氏;从韩至者,乃为韩氏;复从华至者,乃为华氏;从洛至者,乃为王氏。此五氏东播之后,三五移之,现亦为大族矣。故邑内所谓族者,非血亲也,实乡亲也。”

  郑安平道:“先生访察民情,臣不如也。愿先生教之,助之。”

  仲岳先生道:“管民来处九方,而能各安其分,相敬相亲,不相侵扰,共此患难,亦见其治有道也。”

  曹包道:“管城城主,非父死子继,乃九族共相举荐,必深孚众望,而能为之也。今之城主,虽历三世,世世亦赖举荐而立,非承其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