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为了大魏边境的安宁_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救援大梁的魏军前去攻打齐军。

  战争初期,魏军占尽优势{刚刚击败韩军,士气高昂},而齐军处于客场作战,人生地不熟的不利局面。面对不利于己方的局势,孙膑再次向田盼提出新的策略:减灶诱敌、设伏歼敌。

  连战连胜的庞涓果然中计,他命令魏军步兵和辎重营随后跟来,亲率轻骑魏武卒昼夜尾追齐国大军。

  魏军到达马陵时,庞涓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孙膑预设的伏击圈。因见到路旁大树上孙膑留下的羞辱文字后,才知中计,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埋伏圈外万余齐国弓箭手,开始射杀魏军兵卒。眼见魏军溃败在即,庞涓遂拔剑自刎。

  马陵之战是历史中诱敌深入的经典战例。孙膑将被动化为主动,通过制造假象让庞涓轻敌冒进,做出错误判断,最终以弱胜强。

  也许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庞涓也是顶级名将(否则魏军当时也不会打遍天下无敌手),孙膑用减灶之法诱敌、难道庞涓就看不出来吗?

  真正的答案是:庞涓看不出来。

  因为在诱敌深入的同时,孙膑还派了一支偏师前去攻打大梁临近的陪都重镇(庞涓家眷所在的城池}。这支偏师得到的将令是,只许败不许胜。正是这支溃败的偏师,才让孙膑的减灶之法显得合理(士兵被派到别的地方去了)。才让庞涓没有识破孙膑减灶诱敌设伏之计,最后战败自刎。

  为了达成最终诱敌深入的目的,孙膑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总共用了三个计策,围魏救赵,分兵惑敌,诱敌深入。

  围魏救赵粉碎了魏国吞并韩国的战略,令其疲于奔命,一无所获,埋下失败的诱因――将因怒而兴兵;分兵惑敌向魏军展示了自己的虚弱,为接下来的减灶之计创造了条件。

  简而言之,诱敌深入是根据目前形势所顺其自然而产生的计策。

  单论今日魏国与鲜卑之间的态势,从高屋建瓴的方面来说,这叫做势,在损失了三万多骑兵后,柯比能的势头由盛转衰了。

  从通俗易懂的方面来说,就是柯比能在此战中损失惨重,虽胜犹败。这符合诱敌深入的基本条件――即鲜卑大军现在很虚弱,大魏只要来攻,胜率就会很高。

  马谡给柯比能献上的策略是;令目前还在罗川口中的三万多鲜卑骑兵分为两路,其中数千人作为疑兵,前去包抄魏军的后路,佯攻太原,许败不许胜。而另外的三万骑兵则绕道而回,预先在漠南的石城设下埋伏。

  石城位于凹地,四周皆山,一旦被围困,插翅难飞。

  最后,再由柯比能统率驻扎在罗川口的这一万人与魏军虚以委蛇,且战且退,一路将魏军诱到埋伏地点石城,而后以逸待劳,聚而歼之。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完美借鉴了孙膑的计策,为了防止被魏将毕轨和秦朗看出端倪,马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