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0章 主线任务开启(加更求月票!)_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章主线任务开启(加更求月票!)

  在马谡与羌女感情日渐愈深的时候,

  诸葛亮正在为如何发展蜀汉经济而发愁。

  尤其是蜀汉将战略目标由主动北伐,改为稳守发育之后,发展民生就成了朝廷的头等大事。

  于是,丞相府书房里的烛光,整宿整宿亮不熄。

  任何一场耗时持久的战争,都是需要强大的经济来支持的,没有足够的经济做后盾,那么想打赢战争几乎是天方夜谭。

  由于蜀汉是三个国家里最穷的国家,所以民生一直都格外艰难。川中不但缺钱、缺粮食、缺战马、还缺人口等等等等。

  而在这些急缺物资中,最紧缺的物品当属粮食。

  通常,蜀汉粮食来源一半是靠自给,一般是通过进口,靠蜀锦贸易来进口粮食。

  就连诸葛亮都说过:“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毫不夸张的说,是蜀锦贸易支撑起了蜀汉历次北伐战争。蜀锦在川中不但是民生之根本,更是支柱性产业。

  仅成都一地,就有数万织工从事该行业,连诸葛亮家里,都种着800棵桑树。

  诸葛亮通过将蜀锦出口到魏国和吴国,换取粮食等战争物资,维持住十余万军队的需求,进而北伐曹魏。

  不过,那都是老黄历了,自从建安19年(214年),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后,蜀锦生意就不大好做了。

  即使蜀锦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好东西,是达官显贵、上层人士的必需品,但却一直遭受着魏国最高规格的贸易制裁。

  不同于蜀汉有蜀锦、吴国有江南丝绸,魏国是不出产丝绸的。在这种格局下,魏国想要制衡削弱蜀吴两国经济,就只能通过贸易战,而贸易战必然是以蜀锦为精确打击目标,顺便捎带着打击一下吴国丝绸。

  因此,魏国官方一直都是禁绝奢侈和时尚消费的,籍此来降低对蜀锦吴绸的需求。

  早期,曹操本人便身体力行,提倡“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曹植的夫人便是因为违制衣绣而被法办而死。

  曹丕时期,延续了曹操的制裁方针,只有到了曹叡后期(235年之后),蜀锦才得以光明正大进入魏国,并在统治者中上层间流行开来。

  对于压制蜀锦消费,魏国前期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这让诸葛亮每每都恨的牙痒痒,却又没有太好的办法。

  于是,蜀锦就只能卖给吴国上层人士。

  但吴国本身人口也不多,且有江南丝绸备用,所以对蜀锦需求量并不大。

  无奈,诸葛亮只好转而发展其他可替代特产,试图扭转蜀汉财政贫瘠的局面。

  一开始诸葛亮选的是井盐,试过之后发现井盐难以卖出蜀地。因为魏国有湖盐、吴国有海盐,这两个国家都不需要井盐。

  之后诸葛亮又将目标放在耐力极好的滇马上,但滇马矮小腿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