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大边区_抗战之军工元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起牺牲的那二三十位优秀红军战士,粟裕在大胜之后却反而流下了热泪......

  有了粟裕在(也因为闽浙赣苏区受创不若中央苏区那么重,人口比例还算合理。),李卫华不但可以比以前更快地扩充军队,而且更能大胆地兵分三路,由他率领教导师、粟裕率领挺进师、叶飞率领duli师各自为战,攻城略地的效率顿时倍增。而国府方面,由于兵力严重不足,闽浙赣苏区又刚刚“光复”没多久,人心还是向着红军,结果到35年6月下旬的时候,江西的弋阳、横峰、上饶、贵溪、余江、万年、德兴,浙江的开化、庆元,安徽的婺源这十个县全部收复,又另外夺取了以前苏区之外的江西广丰、铅山二县,加上之前占据的几个县,辖地一共达到了十六个县,正规红军超过了十二万人,而且与闽赣粤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土地革命战争以来最大的一片革命根据地----“闽浙赣粤皖边区”......

  更令李卫华高兴的是,刘鼎领导的洋源兵工厂终于找到并立即并入了他的兵工厂,加上红十五军兵工厂自己的底子与之前兼并的闽北兵工厂,还有先前与广东军阀交易来的一些设备,其实已经初具规模,有了这一不错的基础,李卫华终于成功地建立了可以自主生产9x19mm卢格手枪弹、毛瑟手枪弹、毛瑟步枪弹、轻机枪弹和重机枪弹(其实与步枪弹生产线相比,也就分别多了一个弹匣和弹链的制造与子弹安装的工序,等于是三条步枪弹生产线。)的生产线各一条,每月最大生产能力达到了150万发,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极盛时期的生产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兵工厂的干部职工在这些生产线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为将来建造规模更大也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兵工厂还按照李卫华绘出的设计图生产出了一种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简陋至极的冲锋枪,这就是历史上令人敌人和己方官兵都很头痛的英国司登式冲锋枪。司登式冲锋枪结构非常简单,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枪管是圆的,套筒也是圆的,枪托也是圆的,枪机拉柄也是小圆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杰作”,而且这种冲锋枪在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缺陷。但它也有三个巨大的优势:威力大、造价低、生产工艺极其简单。尤其是第三点,对目前的苏区兵工厂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司登式冲锋枪甚至可以用铁管而不必非要用钢管作为枪管,这虽然会大大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并影响射击精度,但对于条件简陋而且处于敌军封锁之下的苏区兵工厂来说,有着不能忽视的现实意义。

  同时,斯登式冲锋枪的生产对机器设备和员工的要求也低,前者兵工厂全部具备,后者更是连文盲都可以在简单培训后胜任工作。因此李卫华很自然地在那些二战经典枪械当中选择了这种评价最差的廉价货......

  注1:这个问题是弹匣导致的,射击时不握弹匣可以大大减少卡壳的几率,但司登式冲锋枪弹匣的位置却又让人总会习惯xing地将其握住......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