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王仁彬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学堂的老师从农学堂中的十三四岁的毕业生中临时抽了五个人到新学堂当教师。三个女生,两个男生。这是袁芳有意安排的,为了提高学校女孩子的地位,促进女童入学率。只不过这些学生只是临时帮忙,教师还得另外聘请,她们最后还是要到农学院继续学习。不管怎么样,她们的素质都不是外面的学生能够比拟的。

  女童入学不仅有贫富问题,还有社会传统观念问题。

  还不到春节,新学堂里的贫困学生已经达到了两百人,袁芳不得不暂停招收。只能等到徐振鹏农学院财政收入统计和明年的财政预算确定后再作打算。因为精工所和化工所已经急得嗷嗷叫了,没有钱他们很多事情都办不成。

  虽然去年的秋收是个大丰收,但是纺织厂和棉油厂的产量有限,窑口的生产被打乱了,实际收入很少。南张村、采石村和小凤坡的人口要多,至少还需要补助一年。守备队和新学堂、处理厂需要补贴。徐振鹏没来之前大家还不觉得,但是账目一弄完,才知道实在不够用。夏收过后,各种预算打进去,钱很快就没了。

  好在顾明截留的云龙镇秋夏两季火耗银子有近一千两,全部贴进去才没出现问题。

  不过南张街和云龙镇李家市场会带来一定的收入,情况慢慢会好转一些。

  南张街和李家市场的税收模式,实际上就是印花税的模式。农学堂实在是缺乏财务人才,靠袁定国一个人无论怎样也忙不过来。简单的收支可以,到张春的办法出来时,他们也没拿出什么好办法,直接把张春和李明毅的谈判内容照搬过去。

  南张街,现在成了山里人唯一对外交易的市场。前来交易的山里人越来越多,小凤坡和采石村都设立了路卡,给山民发放路条。山民凭借路条可以到南张街进行交易。南张街的集市现在比云龙镇可大多了。来往南张街的商家已经不止有吴家一家,云龙镇和拖船埠的商行几乎都在南张街租用了商铺。南张街已经发展到沿南河长达三公里。而云龙镇西街只有一公里多一点。

  张春的办法让徐振鹏大为赞叹。因为现在南张街的税收成了除了粮食生产以外的,最大的收入。

  新民商行因为要为精工所和化工所进口原材料,勉强持平就不错了。连筹建蒙学堂的银子也消耗的是新民商行的流动资金。是袁定国利用新民商行良好信誉拖欠的货款。

  农学院所辖的牛头山、金鸡岭、竹皮山、绿源山经过林业组的改造,现在产出非常丰富。水果除了自己用以外,还能出售。不过板栗成了医用酒精的专用品。油茶成了油脂厂原料。用水稻酿酒张春还是觉得奢侈,现在除了南张街张秀清自己收购稻谷酿酒以外,归属于农学院的水稻一律不准酿酒。

  牛头山大面积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