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一章 国际原子能机构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人或者说共济会的商业头脑那是没得说。

  失去了对于东南亚的控制,甚至已经失去了对于太平洋的控制,夏威夷就变成了可出卖的地步。但是美国的一次火箭发射竟然能够打到中国的绥远省。几乎绕过了半个地球。虽然所起的所用有限。

  中美关于火箭问题达成的协议。虽然规定火箭射程最大不能超过三千公里。但是美国的游说团说射程和荷载有着比例关系。美国确实有能够做到远程发射,但是打过去的只有不到一百公斤的荷载。针对高昂的成本来说,这太不划算。但是如果是五百公里以内。那就可以将几百上千公斤的大炸弹扔到敌人的阵地。

  美国以中立国的身份和英国与德国同时做起了生意。不过德国并不缺技术,他缺资源,所以只要煤铁。而随着德国对于欧洲大陆的控制日趋稳定,西班牙正式派军参加德军,欧洲各矿山陆续开工,这方面正在快速缓解。

  苏联什么都不缺,缺养活人口的粮食。1940年即使是秋收过后,斯大林被严重的工农业不平衡弄的焦头烂额,不得不从新占领地区抽调大批粮食来弥补国内不足。这一点与重视想办法供应市民面粉和黄油的德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苏军的占领区一直处于反抗和动乱之中。而苏联作战部队自己也在缺粮。

  苏联不得不用珍贵的矿产品从中国换取粮食。

  苏联不得不和德国人采取相同的政策。德国是侵吞和没收犹太人的土地和田产,上升到了民族矛盾。但是无论怎样。维持了欧洲人的好感。

  苏联则没收所有人的土地和财产,组建集体农庄和工厂,这虽然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问题。但是这是一个缓不救急的局面。并且很容易弄成内部各阶层的矛盾。问题就在俄国留下来的底子太薄,苏联想要强大,想要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就必须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

  好在德军与苏军摩擦不断,但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呈现了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两国的大军都在向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中东进发。

  苏军已经开始研制火箭炮,苏军在和中国军队的几次摩擦中,学会了怎样制造和使用这种武器。只是作为一个火力支援兵种。德国的方向其实与美国相似。只是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并没有停止,而是接近成功。

  不过中美两国签订的合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设置,迫使德国不得不想想。这个武器研究出来,到底是福还是祸。从公报中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不是造不出这种原子弹,而是禁止制造原子弹。作为限制远程火箭威力的一部分。

  并且把拥有原子弹作为能够参战或者提前攻击的条件之一。

  德国不敢想象中国和美国参战后。德国所面临的局面。德国是宣布同意签署禁止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