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一章 人才的窘迫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石山接管了襄阳的政务后,就开始研究鄂西北问题。

  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在农学院的努力下,森林已经成为了宝藏,而不再是简单的柴火山。食品,医药,化工,制造业,很多都是基于森林而发展来的。鄂西北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原始森林。

  只是因为所有的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都太高,发展的速度完全要看鄂中各学院每年能够出多少学生。

  还是在宜城时,工作组就有人提出在困难地区,应该以公路干线为基础,循序渐进的推进的原则。毛石山认为这是可行的。只是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学生们减少了。毛石山不得不动部队的脑筋。

  鄂中自治政府的部队只有四个师,人数不多,训练和战斗任务也很多。但是常年在吴咏恩带领下修建道路桥梁的老百姓,开始是采用人海战术,但是随着一些机械的装备,已经拥有了一只比较专业的专业队伍。他们的施工速度不断快,而是用人也不多,效率很高。

  毛石山的设想是筹建一个路桥团,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同时进行半军事化训练,这样既能保证道路修建的速度,也能保障筑路部队的安全。

  这几年,为了修路修桥,詹天佑和机械厂挖空了心思,弄出了推土机,挖土机和压路机。只是它们很多都是采用钢丝绳和滑轮来作为传动装置进行作业。

  液压系统因为都在全力进行飞机攻关,没人去过问。

  毛石山提出在襄阳建设工程机械厂的时候。张春第一反应是行不通,因为襄阳方面没有足够的铁矿来支撑,最佳的地点是武汉。襄阳一代有很多铝矿和钛矿。邝荣光现在就在保康,那里的金红石储量惊人。所以从襄阳道荆门,这一代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飞机制造业。可是偏偏不能支撑大型的机械制造业。

  “能不能再等一等,先把襄阳,保康,远安的道路基础打好。再西进如何?”张春内心还是有些犹豫,所以用的是商量的语气。

  “等?”毛石山一时没弄明白。

  “我们的辖区没有足够的钢铁资源。但是这里有。”张春在地图上指了一下大冶的位置。“一个产业的布置,要考虑到成本,要把钢铁运到这里来。即便是我们的铁路运输网建成,也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毛石山笑了:“拿下武汉?”

  张春点点头:“你认为如果顺利,我们还需要多长的准备时间?”

  毛石山笑了:“不长。”

  刘素贞是化了妆混在一群难民中到得荆州,她已经和袁传鉴秘密结婚了。

  两个人都是武汉党小组的成员。她是来见陈潭秋的。

  张国焘已经从苏联回来。带来的是苏共的建议。说是建议实际上是命令。要中共主要在工人,特别是矿山和铁路工人中发展党员。另外一个就是对荆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