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晶体管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21年9月,晶体管的出现让电子所将雷达缩小到了足以安装到舰艇上的尺寸,稳定性也好了很多。

  雷达还在进行小型化的改进,张春要把这东西撞到火箭上,利用它导航,攻击飞机或者舰船,飞控所对于火箭飞行控制已经研究了好几年,原来觉得火箭飞行控制只是为了增加射程,现在看来不是,有了雷达,火箭已经不是火箭,理论上,它可以循着雷达导向攻击。飞控所就开始研制这种叫做“蝙蝠”的火箭。因为它有了导向功能,所以张春把这种火箭叫做导弹。

  导弹与飞机不同,它的速度非常快。接近音速。所以一般的飞机和舰船在这种武器下,简直就是一个靶子。唯一要考虑的是电子系统的稳定性,高速高温情况下,电子所研制的电子板,稳定性非常差。在长湖的试射没有一次成功。

  刚刚因为晶体管的发明得了科学奖的秦德明弄得面上无光。绿湖研究院的电子所从生产到研制,到理论研究的人都被他逼疯了。不过由于雷达和导弹项目的成立,徐振鹏已经在想办法把这两样东西搬到他的新江防舰上。

  第一艘江防舰并命名为“长湖”号。安装了火箭发射装置。

  这套装置是从女神系统上改进而来的缩小版本。它与车载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自动装填系统,缺点是,它需要人在操作舱里操作。发射装置转动灵活,问题是受到攻击。操作员很难逃生。

  事实上“长湖”号是以速度、灵活性和火力见长,脆皮得很。但是如果远程导弹如果能够成功,长湖号完全有时间逃脱敌人的攻击。

  为了在较小的弹体获得较长的射程。弹药所一直在研究爆轰原理,并试图制造更好的燃料和更好的火箭发动机。

  女神火箭的体积不断缩小。射程不断增加。这让原始的瞄准系统失去了作用。飞控所在研究弹道的规律,当电控系统和液压系统结合后。飞控所试图使火箭按照固定的弹道运行。这样当敌人的坐标测算出来后,只需要确定初始的方位,角度和速度后。就能够较为精确地打击敌人。

  而这正是徐振鹏所要的效果。

  晶体管也让部队的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装置变小。单兵能够很轻易地背上。

  所以无线电准备配备到排级。这更加适合第四军的战术习惯。因为第四军对连排级的配合要求非常高。

  只是无线电在森林环境下的抗干扰和通话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实验的几个排非常不喜欢。他们还是喜欢用手势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而且他们还嫌弃通话的声音暴露了自己的目标。

  电子所只好专门成立了通讯研究所来解决这些事情。不过是声音信号的放大和还原,把喇叭变得更加小,能够放在耳朵里吗?没有想不出来的办法。

  小。更加小。精巧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