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章 去辽东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装载各种军械和被服。金银财宝张一川单独收储在一个地方,没和其他物资放在一起,王瑾也不在乎。粮食他没动,一是没有那么多车马运输,二是没必要把事做得这么绝。整场战斗杀人不多,趁着乱兵和饥民争抢粮食,闯营扬长而去,留下张一川痛骂曹文诏的祖宗十八代。

  王瑾确实一度有直接干掉张一川的打算,但张一川毕竟救了闯营,还是不好对他下杀手,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了。要杀张一川,势必得先杀死大批的饥民。更何况如果张一川死了,这几万饥民无论是跟着王瑾还是一哄而散都是大麻烦,反倒是跟着张一川的时候麻烦还相对可控。王瑾这个人当善人的时候不够善,当恶人的时候又不够恶,所以他就只能一直待在第二把交椅上。

  由大宁向东北穿过汾西、灵石二县,从沁州和汾州的辖境之间穿过,进入辽州境内。

  这一路上,王瑾让全军都作官军打扮。曹文诏的名声太差,冒充他的部下会有麻烦,王瑾自称是祖大寿的部下。

  行军途中闯营不需要再去打粮,所到之处本地士绅都得老老实实交粮。王瑾一般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直掩藏行踪,直到离村庄很近的时候才现身。一来是让村中的人没有时间思考他们的真假,二来是让士绅来不及把压力转嫁给老百姓。军爷们立刻马上就要吃饭,大户们没时间再去向小户摊派,只能赶快把自家仓库里的食品拿出来,有时还得做熟了送出来。不过王瑾不去勒索县城,城里的官吏多,士绅多,读书人多,见多识广的人多,说不定会看出什么破绽。

  进入辽州境内后,王瑾便让张之水写信给他驻守直晋交界的黄榆关的妹妹和妹夫。

  马祥麟和张凤仪对于和王瑾的重逢十分恼火,但是有把柄和人质在王瑾手中,也拿他无可奈何。好在知道了张之水目前无恙,也算能稍稍安心。他们不仅打开黄榆关,还让王瑾补充了一批物资。

  王瑾没敢放张之水和马张夫妇会面,只是在过关时带着一群卫兵“保护”张之水和马张夫妇立马谈了一会儿。马祥麟和张凤仪还留他们宿营吃饭,王瑾哪里敢,深恐马家夫妇给自己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特意选择三更启程,清晨到关下,过关之后片刻不停,一直走到天黑才宿营。就连从黄榆关拿来的粮草,都先找了几只羊来试吃,羊吃了没事才给人和马吃。

  这时王瑾才宣布,他打算去辽东看看。

  出乎王瑾意料的是,自高杰以下,并没有谁反对他。大家都觉得反正当了流寇,流到哪里都无所谓,也不觉得被明朝官军视为畏途的辽东有什么危险的。他们都是自幼生活在陕西边塞,入关劫掠的蒙古游骑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当老百姓的时候就拿着农具木棍保卫家乡,现在造了反,更没什么可怕的。

  顺德府的防务都是马祥麟和张凤仪负责,自然畅通无阻。向东北来到宁晋泊以南,进入了真定府境内,就是保定总兵刘国柱的地盘了。

  这种高级武官自然不能和山西的土财主相提并论,王瑾要是公然打着官军旗号从他的防区通过,肯定会被识破,于是王瑾下令恢复流民打扮。己巳之变后,京畿地区遭到清军杀掠,流民不计其数,这种一千多人的规模官兵也不大在乎。

  京畿驻军众多,保定、天津、通州、遵化、昌平等地都有重兵把守,构成了一张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的大网。尤其是在农村,有一千多流民过境,官府甚至可能根本不知情。

  王瑾净挑两县交界的地方走,一般来说,县太爷发现有大队流民与自己的辖区擦肩而过,肯定是装聋作哑,等流民离开就完事了。不会有谁来打他们,甚至连汇报都不会有。你要是报告说县里有流民,那你就得有解决办法,这不是给自己惹麻烦吗。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