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 三十对三十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酋之首来献!”

  这种近似于决斗的打法本不该出现在正常的战斗之中,但曹文诏见流贼兵少,以三千之众迎战,怀疑其中有诈,又见艾万年和刘成功并不燃放火箭求救,便想先试试闯军的虚实,当即答允这千总出战。

  曹文诏部下的骄兵悍将除了金军之外还没吃过别人的亏,对于三十个流寇骑兵自然不放在心上。但是这三十名官军出阵列队之后,却发现对面流寇的阵型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很是整齐,所有人都披甲,从外观上还真看不出谁强谁弱。

  闯军的骑兵教官是王瑾,教出来的队形当然和关宁军一模一样。这三十人原本都是王嘉胤部的精锐,要么是官军逃兵,要么是造反多年,论单兵能力并不在官军精兵之下,加入闯军以来,主要接受的是纪律训练。尤其是在石楼山这段时间,粮草较为充足,骑兵的训练强度也增加了。如果是大规模作战,闯兵水平参差不齐,马匹饲育条件也不如曹部,肯定会吃亏。但是在三十对三十这种小规模的精英对决中,双方实力相差无几。

  两队骑兵相遇的一瞬间,闯营这边的心都绷到了嗓门,本来士气就不高,初战再受挫,这仗就没法打了。但是陈虎山没让人失望。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他这样一个彪形大汉为什么外号叫“黄莺儿”,今天才算明白,沉重的马槊在他手中轻巧得如同鸟喙一般,轻轻一啄就是一条人命。他并不将槊刺入人体,而是横持在手当作大棒使用,利用冲击力将敌人击落马下。

  两队骑兵很快便交错而过,大部分人都没看清楚战斗过程,只听到一阵阵马嘶声、惨叫声、肉体与金属的碰撞声。一次交锋过后,两军又再次整队,这时能看出闯军略逊一筹,整队速度较官军要慢。第二次再交锋之后,两队的马屁股还没错开,陈虎山忽然一勒马,胯下坐骑稀溜溜暴啸,陈虎山抛槊跳下马来,取下马鞍上挂着的大弓,从背上抽出一支短矛一般的重箭,向那千总射去。

  此时双方距离极近,只有七八步,如果是射一般的明军,陈虎山可能会直接射人。明朝到了末世,军费难以保障,再加上军火制造、保养、分配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就算是曹文诏部的骑兵,也有很多人的护甲质量不佳。在制甲时,由于经费被克扣,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工期紧张,就有很多该有的工序被省略了,该精心处理的地方被糊弄了。再加上工匠待遇太低,大量逃亡(刘宗敏就是典型例子),这种纯手工打造的防护装备的质量就一年不如一年,有的甚至只是单纯地把劣质甚至生锈的铁片连缀在一起。对付拿着木棍和农具作战的普通流民,这玩意还能有些作用,但要是碰上真正会杀人的,用长矛、大砍刀来对付,防御力十分有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