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章: 午餐鸡汤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大明去年财政收入1500万两来计算,涨薪之后,首辅薛国观一个人的年俸就是岁入的两千五百分之一,不可谓不高。

  原来的年俸为1044石米,每石折合二两银子即2088两,这次涨薪几乎给他的工资净增了两倍。要怪就怪李东阳的运气不好,当官没赶上好时候。

  比较起来,首辅的俸禄还不是涨幅最大的,正六品原来月俸10石,涨薪之后月俸70两,几乎曝涨了三倍半。

  其他品级的官员眼红也没办法,太子给每个级别的官员都涨了俸禄,吃人嘴短,还容易被同僚攻击,所以大家也就没有在这上面斤斤计较了。

  每个人家里都有父母、妻妾、子女、仆人,都算上的话,十来口人都是少说,连家里人丁不多的海大人都感觉到生活拮据,就更别说其他官员了。

  所以大家也就心有灵犀地用眼神喜大普奔,真口不择言,指不定会咬出点什么事情出来,等收不住的时候,那就为时已晚了,不但银子没有自己的份,还得吃下一大碗油炸蝗虫。

  不过就算是涨薪了,光凭这点银子也完全不够花。

  拜会老师、上级,与同乡、同僚聚会,打赏家丁、下属,过年、过节的礼尚往来,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银子。

  不包括家人的日常开销,光是这些业内规则,一个知县每年至少要花掉四五十两银子。

  这还只是基本事项,若是想要做到消息灵通,没有个一二百两是下不来的。

  太子洒的银子无法完全满足官员们的胃口,但给了总比没给好。

  更别提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非但不给群臣涨薪,还要想方设法的让大家捐钱……

  对幺鸡来说,给这些不听话的狗东西们涨薪,理论上是不愿意的,但出于稳定畿辅地区的战略考虑,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官员们拿到了切实的好处,就会养成条件反射,哪怕是甩锅爹突然苏醒,也没办法再把月俸标准改回去了,这样一来,这些狗东西就要一直吃自己喂的“狗粮”。

  而且涨薪之后,官员们的收入也主要是用于日常消费,他们手下的仆人要养活家人,辐射人口总量有数万人之多,大多都是穷苦百姓,涨薪算是间接的惠珉之举。

  以畿辅地区的百姓为例,普通人一般月薪在一两到五两之间,给人打工收,做些力气活,入就偏低,在一两到三两之间,天天吃肉是不可能的,但也能让一家老小吃个饱。

  一户有四个大人和四个小孩的家庭,按照大人(老少平均)每人每月吃二十斤米,小孩吃十斤米计算,一户每月须购米一百二十斤,不到一石粮食。

  若是家里有两个人挣钱养家,那就还好,说不定还能时不常的吃点荤菜。如果只有一个人出去打工,日子就过得非常清苦了。

  刨去油、盐、酱、醋、柴、米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