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性的六重境界_直播:贫道真不是修仙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姚远这几日收获匪浅。

  虽说心境提升仍然极为缓慢,但至少也有了一些进步,而最大的收获则是他在一部古籍中所见的道家关于心性境界的划分。

  那古籍上将心性划分成了几大境界。

  第一重境界叫做自然境,但这里的自然并不是道法自然的自然,这一重境界的人,思想混沌,一片茫然,没有什么明确的为与不为,只是顺其本能行事。

  第二重境界叫做功利境,又可称为凡夫境。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超凡脱俗者,皆凡夫境。

  人类大都为物尘所蒙蔽,为名利所陷,生于斯,死于斯,代代相传,愈陷愈深,灵命丧尽,几难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脱功利境界者。

  书中所言处于功利境的人为行仁义,行字在前,仁义在后,故“行”在内心主观,我欲去行也。

  第三重境界叫做道德境,主在能解脱功利境界、无止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道,使气质变化超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全其天真即是全真。

  人皆有圣性,返璞归真,以存其本来赤子之心与圣性,扩而充之,上登圣境。此所谓道德行、仁义行,此时即为道德境中人,便在此境界中潜修不改可成圣人。

  第四重境界叫做神人境,丹道派称之为真人境界,于超凡入圣后,自圣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超圣入神,久而久之可以期待神化登真。

  其着手处在于人心与天心合一,人性与天性同流。

  何谓天心?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心者,俱在于此。一曰能行,行变化而生生不息,一曰能健,天不私覆,不以个人好恶而降恩泽,而是普降恩泽于世间,不再择其善恶美丑远近亲疏,无欲无求无意无念无人无我无物无相。人心能和欲此,即天人合一。

  在此境界中人,尚需超思想、超知见,超信仰,超生死。

  第五重境界为造化境,即超神入化之境。

  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指此。此境界据传可变化形骸,变化万有,变化天地之能,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圣亦无神,无生也无死之大法。浑而为一,至此便可人与道和,故也称之为“人道合一”。

  据传在第五重境界之上还有一重境界,但古籍中也说,这种境界只是传说,是否真的存在犹未可知。

  古籍中将这种境界称之为宇宙境,欲入此境必先由忘我境界中,进而至于无我境界,便自然能物我同冥,而我与物合,此即物我合一,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在此境界中,浑浑沌沌,不识不知,忽尔轰然一声,透体能明,天地生光,六神和合,四大皆空,全只是一气流行之一团气天,亦无从分别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矣。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