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勤学好问的李二_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很吓人的,那是真正的天地之威,来一下,轰,整个长安城都没了。”

  这脑洞还是可以的,陈远居然都差点被带进去了。

  李二这才笑起来:“原来如此,看来还是我神州浩土更好,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从无那等骇人天灾。”

  言语间,竟颇为自得。

  说完注意力也回来了,转而问道:“那这高温烧制的水泥,究竟好在何处?”

  “好处就是,强度更高,耐磨性,耐风吹日晒霜雪雨淋的能力,都更出色。”

  这个还是很好解释的,没什么专业知识。

  李二想来也是这样,便也不再多问,而是兴致勃勃围着水泥窑转悠起来。

  还拉了一会风箱。

  等他停下来,水泥窑上方水汽已经淡了,取而代之的,是火焰与热浪。

  顿时李二又有些惊讶:“这火势为何如此之大?”

  “煤气吧,我这用的不是干料,而是湿料,湿料有水,之前水多,水汽重,所以是白烟,这会水汽没那重了,就跟石炭一起,产生了一种可燃的气体。”

  陈远解释着,又道:“石炭之所以湿水后更好烧,便是这个道理。”

  “哦。”李二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道:“愚兄可否上去看看?”

  就这话,李君羡吓得半死,赶忙劝阻。

  永嘉……

  不知何时已经溜了。

  陈远亦笑着劝道:“还是等等吧,等水汽除尽,这火势就平稳了,届时再上去看不迟。”

  李二这才打消上去的念头。

  却又十分执着,哪都不去,就蹲窑边守着。

  李君羡等人也跟着倒霉,好好的百骑司将士,随便拎出来一个,家世都颇为不凡,偏偏在这里拉起了风箱。

  好在时间也不长。

  约莫十来分钟,便几乎看不到焰火与烟气了,唯一能看到的,是窑顶上方热空气的扭曲。

  陈远起身,小心翼翼,亲自带队从窑侧用石头搭配水泥砂浆砌起的台阶上到窑顶。

  一个字,热!

  此时的水泥窑,像极了过去乡下家家户户都有的小煤炉。

  但是却大得多,放眼望去,一颗颗火红的煤球,煞是灼眼。

  表层在风箱推动助力下笔直而整齐的火焰,亦让人望而生畏。

  那些泥土与石灰石膏混合成的球球,此刻亦烧结泛红,俨然有融化的趋势。

  此情此景,李君羡都战战兢兢,生怕掉下去,因为这窑壁仅有半米宽。

  李二却镇定得很,分明没什么好看的,他却看了足足将近一分钟才下来。

  而后,浑然不顾脸被燎得发烫,又跑到制作生料的地方。

  这时,李君羡等人切换身份,从拉风箱的,变成了搓煤球搓泥球的。

  李二也卷起袖子,跟着学,一边学还一边问。

  对于陈远来说,这其实是件好事。

  固然他没那么大理想,非要为这个大唐做点什么,但是,这个国家能变强,终归是好的。

  就像上大学,都希望是清北,上班,傻子都爱全球五百强。

  所以,要注意一些什么,煤球与混合球的比例是多少,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风箱给力,这一窑结束的时间,也比预想中来得要快。

  不到中午,煤球就燃尽了,风箱推动下,冷空气注入,窑温亦迅速下降。

  而因为黏土的缘故,此时窑内一颗颗球体,形态保持得非常好,看上去,整就一冷下来的大煤炉。

  这时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出料,碾碎,研磨……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