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7章 时间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民饥民类,目前都护府支出最大的,便是对这部分人。首先每人口粮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过王斗的基础是屯堡,这些人的作用又不可小视,毕竟靖边军战士,大部分便是屯堡出身。

  又因为屯堡暂时采用营田地制,可以使用大型农场似的耕作方式。普遍可使用马耕,使用耦犁,使用耧车,使用大水车等,耕作效率可大大提高。这些人更是全民皆兵的良好人选,所以该有的支出,是必要的。

  一波波流民收集而来,一个个屯堡设立,钱粮若流水似的支出,面对民政部的心疼报怨,王斗道:“不要在意银子,银子赚来就是用来花的,在不引起较大通货膨胀的基础上,该花的银子尽管花。”

  相比屯堡,军屯当然更有优势,毕竟他们是习惯遵守纪律的正规军战士,比暂时还没有集体观念的流民们便于指挥与服从命令。

  不过军屯暂时只是权宜之计,为更快获得粮食的手段,达到一定目标后,所有的军屯,慢慢会让位给设立的民屯,职业战士,还是安心打仗好了。

  军屯结束后,参与屯垦的战士们,也会获得一定的功勋,奖励土地与庄园。

  总体来说,王斗目前做的很多是无本买卖,有点寅吃卯粮的味道,不过多年来信用劳劳的建立,让军民们都相信征虏大将军,永宁侯王斗定会兑现诺言,这是王斗最大的优势所在。

  现在移民浪潮只是刚开始,军屯的作用大之又大,为鼓舞将士们垦殖的热情,多年没下地的王斗,亲自下地挥舞锄头,果然激起将士们极大的热情,干起活来就象拼命似的。

  旌鼓招展,锣鼓喧天,空旷辽阔的荒野上,如蚁的人群忙碌密布,烧荒开垦,争分夺秒,满腔热情,此时草原景色颇美,不过仍有寒意,但战士们热火朝天,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每一处的平原上,都插着他们的旗号,每一处旗号,都上书自己的番号,他们分区包片,喊着号子,一副激烈竟争的样子。

  大嗓门的宣传人员在旁呐喊鼓励,敲锣打鼓助阵。

  后勤部的人员,忙着挑水送饭,保证战士们歇下来时,都可以吃到热水热饭。

  还有战马在草原上奔腾,驱赶狼群,有时放一把火,将荒草烧成黑土。

  除了人力开垦,还有颇多的马匹拖着耦犁奔驰而过,体现“机械化”的优势。有些土地已经播种了,同样是马匹拖着的耧车,在草原上播下了种子。

  大规模“机械化”,是王斗的要求,人力一天只可以开荒半亩,耕牛可以一天开荒一亩到二亩,然马耕,每天的开荒速度更快,一望无际平原上,马耕更有优势。

  当然,马耕耗费大,又只适用于旱地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