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9章 舌战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废黜,何故?各官吃拿卡要,无所不为,便是其家奴子弟,一样兴风作浪。有嘉靖年时,便有胡宗宪之子勒索驿吏,供应铺张。虽被海忠介所阻,然世上才有几个海忠介?”

  他冷笑道:“此些儿辈,是何官职,是何身份。有资格享用兵部驿站?此便是上行下效,各官不守尊卑之故!”

  他看着李邦华:“有鉴于此,大将军以身作则,宣府镇任何人等,都得严明规矩。如此,我宣镇各驿站百废俱兴。通行证所处,更为细作无存。这不若余者边镇,破风处处,东奴流寇,细间猖狂,更有辽东诸祸在前!难道李公认为,这不是好事吗?”

  李邦华语塞,从内心深处来说,他认为王斗这点做得很好,宣府镇规矩执行得严是好事,只是内心不舒服罢了,自己堂堂一个朝廷大员,与普通人等一样待遇,心理这关要过去很难。

  而且他心思有些复杂,此人伶牙俐齿,鞭辟入里,王斗麾下非是无人,惜此人不为朝廷所用。

  “不守祖制,倒行逆施又当如何?”

  李邦华猛的直视叶惜之,这个庐州秀才已经引起他的重视。

  他大声质问:“国朝优待士绅,重视读书人,是高皇帝定下的规矩!宣镇将士绅与草民视为如一,公然一体纳粮,此等斯文何在,读书人脸面何存?尔等可有将高皇帝放在眼里?”

  他厉声喝着,雷霆般的声音在堂内回荡。

  而伴之的,是叶惜之的大笑声音。

  二人中气都很足,可能他们皆是儒门子弟之故,个个懂得养身之道。

  “祖制……”

  叶惜之朗声大笑,他喝道:“若论祖制,洪武年时,高皇帝便立下严令: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许建言!敢问李副都护,现国朝哪个书生不建言?祖制不用丞相,现内阁首辅与丞相何异?祖制不用太监,成祖皇帝公然使用……”

  “……祖制又巡抚何在?”

  叶惜之瞥了眼刚要跳出来的宣府巡抚朱之冯,让他又坐了回去,再看着李邦华冷笑:“祖制不许结社,现文社遍地,此违背祖制之举现可谓不胜枚举。依李公之言,这是要尽杀天下文武太监,甚至连皇族也要杀尽不成?”

  在叶惜之大笑声中,李邦华面色铁青,此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让自己一大把的话说不出来。

  看他那张神采飞扬的圆脸,越看越可恨。

  他正要斥责,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确实,若依高皇帝祖制,邦华公早被砍了脑袋了。毕竟洪武年时,太学生赵麟违背祖制,就被砍下头颅,在国子监悬挂达一百六十余年,邦华公也想如此乎?”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