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6章 四棱铳剑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上,镶边颜色也与普通军匠不同,处处体现出等级。

  穿行在厂棚内,军匠们忙个不停,个个聚精会神,甚至没注意到巡视的王斗等人,走到后方仓库,一箱箱的铳剑,也抬过来堆上。

  武器入库,还需要经过一次的检查关口,这些铳剑,质量的标准之一,便是套口大小,需要附合一定的标准,使用时,可以劳劳套到铳管上,不能大了或是小了。

  不过检查的结果,除极少数,基本上附合标准,这也是王斗早早实行武器标准化,使用明初度量衡的成果。

  明初的度量衡,是非常规范的,早在洪武元年,明太祖就令铸铁斛斗升,用以校勘,降其式于天下,各商行店铺使用的度量衡器,必须赴官府印烙,乡镇百姓使用的斛斗秤尺,也要与官方颁发的相同才许使用。

  大明度量衡管理完备,误差极微,大的方面,从丈、尺、寸,小的方面,从分、厘、毫、秒,甚至到忽,营造尺、裁衣尺上,都有精细刻算。

  虽说随着商业活跃,商人们勾结官僚地主,恣意增大度量衡器具,造成一定混乱,不过只要恢复到明太祖时的度量衡标准,用来制造武器,便没有丝毫问题,零件标准化更没有问题。

  早在舜乡堡时代,王斗便是依明初度量衡打造武器,这也是他军中武器精良的原因之一。

  王斗也不认为,自己打制个鸟铳、铳剑,还要精确到秒,甚至忽的,眼前的标准,已经足够用了。

  那些负责铳剑质量检查人员,便是各人持着鸟铳,将铳剑一一套上,感受铳剑合度,还有若干道程序,方能入库,他们也不敢马虎,一旦出事,轻则失去饭碗,重则下狱,由不得不小心。

  而打制出精良武器,各人则有奖励,此消彼长下,靖边军武器名闻遐迩,就可以理解了。

  王斗取起一把铳剑观看,感觉放在手上,还是有些沉沉的,这铳剑,除了套筒与前方弧起圆滚滚部位,余者部位,与印象中的刺刀有点不一样。

  不是那种扁平的刺刀,而是整体都圆滚滚的,剑身观之,便若一尖长的铁棍,剑身前端约三分之二地方,都开有血槽,倒象莫辛那干四棱刺。

  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无奈下的选择。

  金属加工工艺不够先进,又需要结构强度,必然会设计成这个形状,1688年,法国陆军元帅戴沃邦设计出套筒式刺刀,靠枪管上的卡笋和刺刀上的卡槽将刺刀固定,截面呈十字棱形,便是这个样子。

  最早,欧美国家都使用过三棱刺、或四棱刺,不过随着炼钢工艺的提高,这种功能单一的军刺很快被淘汰。

  毕竟,白刃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