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9章 离去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声惊雷,震荡京师内外,甚至快速地向京畿,通州,天津,保定,真定等地飞传。再越过中州,传向江南各处。

  若连战死的五位大将算上,此次崇祯帝一口气封了十四位的伯侯,勋贵力量。可谓强强的往前一突。

  甚至不比往日高爵荣养的各地勋贵们,这批新晋伯侯,个个都手握重兵,功勋卓著,地方影响大,虽然还不能与庞大的文官集团抗衡。不过朝中格局,可谓大变。

  连京师各勋贵大员,也是集体精神一振。

  此后数日,朝廷祭拜战死各员,犒赏将士,还有,商议各边镇驻守大将,事务纷繁复杂。

  十一月十四日,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各镇总兵职事拟定。

  以永宁侯王斗,任宣府镇总兵,这个朝野上下都没有异议。

  为表示对永宁侯的重视,宣府镇下数路,特别是东路,永宁侯有拟定或推荐人选的权力。

  而余者边镇总兵,镇下各路,各人只有推荐权,人事与粮饷,掌握在督抚与朝廷的手中。

  以蓟北侯杨国柱,担任蓟镇总兵。

  那边正好缺一个总兵,放眼大明上下,除了杨国柱,又谁能担任此职?他强悍的正兵营骑兵,与新军战士,作为阻挡东奴北虏,入寇的京师屏障,最合格不过。

  咨询过王斗意见后,杨国柱的正兵营,还有近万的新军人马,将全部带到蓟镇去。本来按大明惯例,杨国柱除了家丁外,这些正兵营与新军人马,尽数要留在宣府镇的。

  王斗如此好说话,让各方大出意外,京师之中,永宁侯一片丹心,为国为民的呐喊声,又高涨起来。

  以平西伯吴三桂,任辽东总兵,他可谓官位与职位上,都大大高升了。

  东平伯,原辽东总兵刘肇基,改任山海关总兵。

  刘肇基一直活在吴三桂阴影下,调到山海关去,也算另外开辟一处新的天地。

  而且他为人稳重,防守山海要地,让君臣都非常放心。如此辽东地带,前有吴三桂,后有刘肇基,又有杨国柱在侧,蓟辽防线,可谓固若金汤。

  定兴伯王朴,仍任大同镇总兵不变。

  山西镇总兵李辅明殉国战死,后续的接任人选,朝议纷纷。

  后廷推时,经崇祯帝提名,以神机五营左营副将署都督佥事加一级周遇吉正推,神机六营右营副将署都督佥事唐玉,蓟镇建冷中协营副总兵都督佥事罗俊杰等陪推恭候。

  最后周遇吉胜出,比历史上,提早了几年担任山西镇总兵官。

  或许这其中,还有制衡之意,宣大三镇,王斗力量越来越强,有周遇吉这个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京营将官在,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