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1章 前沿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的战力也比往年提高不少。我军几次设伏,如在杏山设伏,在松山设伏,都没取得什么成果。这次明军兵威极盛,锦州之战,需得谨慎。”

  听了济尔哈朗的话。众人都是面有忧色,这次的仗不好打啊。锦州之战,清国倾国而来,国内守留的,只是一些老弱残兵,若一个不小心,就是灭国之祸。

  按八旗的编制,最小单位为牛录,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当然,不是说一个牛录就是二、三百人,而是说每一户出一个壮丁,“丁”按古时的说法,就是16岁到60岁的成年男子。

  一般而言,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丁数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视各户男人的生育能力。所以清国每牛录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各兵能力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有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步甲),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

  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成年当兵,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在周遭尚武的气氛中,也太丢人了。

  只是此次锦州大战,几乎各旗牛录下旗丁都有出战,很多余丁也跟随出征,还有当年大量掠来的汉人等奴隶追随,国内青壮一扫而空。若此战输了,对清国而言,确实是一场灭顶之灾。

  皇太极点头,对济尔哈朗表示满意,济尔哈朗处世谨慎,为人沉稳,这番布置,没什么缺陷,自己巡视乳峰山各处后,也挑不出毛病。确实老成谋国,值得自己信任。

  他说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决策于万众之中,此番布置,肩弘钜而不乱,朕很满意。”

  他说道:“各大臣也说说吧,明军到后,如何迎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对济尔哈朗的话却不以为然,他说道:“南蛮子确实比以前厉害不少,不过又如何,在我大清铁骑下,他们十万,二十万,也是大败而归的结果。明军到后,到时结阵打就是,郑亲王说的话,未免太丧气了一些。”

  豪格本来就善战,广有战功,因功勋卓著不断进封,又长期受到皇太极的宠待,势力相当强大。他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近几年多尔衮被皇太极连连打压,气势矮了不少。

  此起彼落下,他更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