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2章 各方心思(下)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等建筑,在王斗封伯消息传到前,他正召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诸多大臣殿中商议锦州之事。

  此时的清国。在两征朝鲜,结“君臣之盟”后,朝鲜事己定,加上西面蒙古各部臣服,北面也统一杂胡各部,可专注于南面的明朝。对雄心勃勃的皇太极来说,夺取锦州只是南下第一步。

  他认为,他要占辽西,夺山海关,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破关宁锦防线,突破口就在咽喉要道锦州。为达这个战略,他分几步走,首先,屯兵义州,解决后勤粮秣。其次,效仿大凌河之技,围困锦州,以为围点打援之用。

  锦州的重要,他看得出来,明廷当然也看得出来,肯定会遣重兵援助,这正中皇太极下怀。明军劳师远众,军马疲惫,而清兵以逸待劳,加上锦州各地旷野甚多,八旗骑兵有优势,可以乘机歼灭明军。

  为达这个目的,早在明崇祯十二年,皇太极就令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修筑辽河至锦州的大路,次年,路成,多尔衮开始屯田义州,逐步包围锦州。初,锦州围困不力,皇太极怒,将多尔衮降为郡王,以济尔哈朗代。

  济尔哈朗到达后,沿锦州城四面布营,挖掘长壕,到上个月来,锦州声援断绝,初步战略成功。清廷己得报,明廷议重兵援助,若能在城下消灭所有明人援军,可达全部战略。

  当然,皇太极锦州战略,不是所有八旗大臣都赞同的,一些满蒙重臣就道:“辽西那些个地方,都是些重城军堡,边上除了穷军户就是荒地,荒地我大清国也多啊,打下来得不偿失,不若入关,多掠财帛才是。”

  这些人中,有几乎所有的八旗蒙古旗主,他们对攻打坚城最不感兴趣,多掠人口财帛才是各人爱好所在,甚至两黄旗的旗主拜音图、阿山也多有异议。

  此时大殿议事,一些满蒙旗主又老话重提,不过许多汉臣倒认为皇太极高瞻远瞩,力挺锦州围困战略。

  此时大殿中有都察院参政张存仁、祖可法、段学孔、盛忠等人,他们皆是大凌河之战后降清的汉将,与孔有德、尚可喜、石廷柱、马光远诸人一样,他们都为原来大明武将,此时还没有文官降清。

  归降后,他们受到礼遇,个个对皇太极感激涕零,不断建言献策。

  此时参政,原大明副总兵张存仁出列,他说道:“臣观今日情势,皇上围困锦州之计,实出万全。然掠地易以得利,而围城难以见功,必须旷日持久,愿皇上鼓励三军之气,坚持围困之策,远不过一岁,近不过数月,自有可乘机会。伏愿皇上以屯种为本,而令蒙古,为间谍之计,此攻心之策,得人得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