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1章 易治者严,难治者宽!(求订阅)_镇抚大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易治者严,难治者宽!(求订阅)

  思忖情势。

  李斯觉得自己该说话了。

  他朝始皇躬身一礼,随后面向朝臣,立着道:“储君立选,乃陛下家事,自古以来,天下便有立贤、立长之分。”

  “秦向来更推崇立贤。”

  “然何为贤?”

  “夏商周三代标准不尽相同。”

  “也不能一概而论。”

  “目下大秦之天下形势,实则很是严峻。”

  “秦终结天下五百年的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期间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竞相探索治国之道,最终法家脱颖而出,以一家而御百家,一秦而统六合八荒。”

  “数百年间,天下大战连绵,动荡不休。”

  “人心思治,人心思一。”

  “而这个‘思’,在李斯看来,思的是一法施治,思的是抛却封建,思的是天下长治久安,动荡刚熄,储君人选,也当从‘思’中选。”

  “天下归一在臣来看,尚未真的聚成大潮。”

  李斯摇了摇头,神色很是严肃。

  他沉声道:“三代王政,天下五百余年之探索,早已让各地互相如仇雠,互相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邻为壑而践踏民生,凡此等等,储君人选首要便在于能凝聚人心,能聚拢天下民心。”

  “方才臣听朝臣争议。”

  “长公子相较幼公子在天下更有威望。”

  “也更得人心。”

  “然正如少府、典客之言,长公子过去亲近儒家,若日后却行封建之路,无异于抛离大秦原本治政,无异弃华夏五百余年之探索,而重归老路焉。”

  “此不得不察。”

  “不过长公子一向推崇的是国家统一治民,使民无私政之苦,这其实暗合陛下为大秦选择的道路,虽在天下的仁名多为儒生炮制,然我等治国之臣,何以拘泥于一家之言,而不审时势,这何异于刻舟求剑哉?!”

  “再则。”

  “长公子多有涉猎政事。”

  “对相应政事处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大半年,臣对长公子所为,有一定了解,长公子进步很快,也更加切实的以大政为要。”

  “易治者严,难治者宽。”

  “想做到一视同仁,其实并不容易。”

  “而在上次怀县沉船事件中,长公子并未因亲近、远疏就纵容,也并未因此就不公,一视同仁,时日虽三府同察,却并未出现政出多门而纷纭不定,关中也并未出现真正的乱象,反倒让民心更为依附。”

  “如此治道,可见一斑。”

  “至于朝臣争议的长公子对儒家之态度。”

  “李斯认为不足为辩。”

  “合则留,不合则去,这是大秦历来的惯例,何以因儒家奔走依托,最终不告而别,就去大肆杀灭?如此人君,天下岂不惶恐难安?长公子所为,在李斯看来,正合雄强坦荡。”

  “如此本心,李斯确是信服。”

  “臣李斯敢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