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章 神经粗大 未雨绸缪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东君在开口前做了长时间的情绪酝酿,显然在内心做了完整的逻辑建构。

  隔了一会儿,刘东君再次开口,“我带了饼干,你要不要吃?”

  随后他又补充道,“吃这个口干,我这里有水。”

  刘东君右手在身后划拉了一下,接着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手又垂了下去。

  “我忘了,水早就漏光了。”

  坐了一下午的于瀚文,终于说出了他的第一句,也是全剧唯一一句台词。

  “这里往前爬,就一条道儿,见着亮光就到了,我就送你到这里。

  撤不撤的,我听指导员的。”

  陈一鸣听得微微点头,金属磨砂的干渴感出来了,于瀚文私下里也没少下功夫啊。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场重头戏,石磊登场。

  作为一线指挥员,他拒绝了马上撤离的命令,动员战士们利用炮火掩护的有利条件展开反击,一举摧垮敌人的战斗意志,坚守到彻底天黑再胜利撤退。

  木小林受此激励,主动要求参加战斗。

  这个桥段“借鉴”自《能文能武李延年》。

  《李延年》的结尾,我军已经守到弹尽粮绝,指挥员动员战士们勇敢冲锋。

  在陈一鸣看来,这个编排多少有点“为了强行升华而制造高朝”的嫌疑。

  无论如何推演,《李延年》里的我军残兵,都应该尽力把战局拖到天黑,以等待后续援兵赶到保住阵地,而不是反向冲锋把人和阵地一起送掉。

  当然,《李延年》里的我军援兵“及时”赶到了,因此这波反冲锋摇身一变成了真冲锋。

  代入观众视角,反冲锋的结尾,比之被拯救的结尾,确实要更加积极主动一些,主角都一下子高大了不少。

  陈一鸣基本上把《李延年》的冲锋桥段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只不过对内在的人物动机做了一番“魔改”。

  天马山阵地同样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况,石磊饰演的金指导员同样保持着坚韧的战斗意志,尽力挖掘着内部的一切有利因素。

  一个大前提在于,金副指导员并没有上帝视角,对他来说,坚守到第二天天黑才是上级下达的命令。

  命令就是命令,只要他还没有牺牲,阵地上还有我军战士,坚守的命令就要得到坚决的执行。

  哪怕已经得到团长下达的撤退令,金副指依旧不放弃自己的职责,只要他指挥的连队还在阵地上,就有义务阻止联合军的任何一名士兵踏足天马山主阵地。

  他组织反冲锋,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刚刚得知天黑前的6点45分,自己会得到一轮炮火支援。

  团长的本意,是通过炮火急袭阻断敌人的追击和定位,掩护天马山守军撤退。

  金副指则因地制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决定利用这一轮“久违”的炮火支援,果断发起反冲锋,打乱敌军的进攻节奏,挫动敌军的战斗意志,为敌前撤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