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章 渡河 飞机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创举,伏副导此刻正在魔影厂调试设备,据她的反馈问题不大。”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屋里唯二的西洋面孔,保罗搞怪地摊手耸肩还做了个鬼脸。

  他是一个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壮汉,一脸彼得杰克逊式的络腮胡子。

  1月份的晋北山区,中午时分的气温也在零下四五度,他只穿了一件薄羽绒服,里头更是只有一件白T恤。

  头上戴着一顶洋基队的棒球帽,上身穿着一件摄影马夹,下身是一条户外多袋裤,裤脚掖在一双巨大的野战靴里。

  全身上下,只有塞得鼓鼓囊囊的摄影师三件套,让别人不用担心他会被冻死。

  他的助手是一个矮他半个头的精壮小伙子,他的反应就比较正常,听完小美的翻译立马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就在这时,沙教授插进来说道,“陈导,既然电影里设定这条河在秋季枯水期可以涉渡,那么联合军就理应对之保持高度警戒。

  这很容易推演,联合军24小时火力封锁白水河在天马山侧后的河段,阻断我军增援,说明他们对天马山势在必得。

  这样一来,白水河下游470与589两高对峙的河段,也必定会被重点关注。

  否则不仅470高地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还会让我军打通与天马山的联系,火力封锁的炮弹全都白打了。”

  这回变成一张苦瓜脸的,换成陈一鸣了。

  战史专家确实可以让电影更符合史实和更具合理性,但专家的较真劲儿也真让人吃不消。

  沙教授的潜台词很明显,陈一鸣需要给过河这段戏上强度。

  现在这套方案,传令二人组大白天湿湿脚就渡过河去,太过儿戏,会被军迷吐槽的。

  陈一鸣只能再度向专家请教,“沙老师觉得,怎么设计过河才比较合理呢?”

  “我只从军学原则的角度分析,至于怎么设计桥段,那是你们的事。

  按照剧情设定,故事开始时,我军指挥所已经与对岸天马山阵地失联超过40小时。

  而我军是有每日定时发收报制度的,前方单位一般选择天黑之后半夜之前给后方发报,这样团部收报之后逐级上报,可以保证高级指挥员在天亮之前掌握前一日的战况。

  依此倒推,团指挥所应该是在战斗打响的第4天晚上,最后一次收到天马山阵地的战报。

  既然第5天晚上没有收到报告,那么团长隔天也就是第6天,一定会派出援军。

  接着在第7天下午团长派出了传令兵,这说明第6天的增援已经失败。

  我相信只要看过地形,任何一个指挥员都会尝试从白水河下游绕路增援,而且会选在晚上。”

  沙教授一番话说完,房间里剧组的人都多少露出一些不以为然的表情。

  这也抠得太细了,电影只拍最后一天的战况,有必要把前几天的战局推算得如此苛刻吗?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