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0章 演过瘾 闭上嘴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义性,只靠反映战士的英勇与牺牲是不够的,那只不过是表面刺激的作用,过了劲儿或是看多了脱敏,甚至会起反效果。

  团长的演绎,换个说法叫全力的发言,才是引发深入思考的引子。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西方通行的反战电影,全力的发言都是荒谬的,是被批判的对象。

  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全力的发言是空泛的,但其实无伤大雅,因为那个时代的华国人,亲身感受过并发自内心地相信,集体的伟大力量,牺牲的巨大意义。

  只有新时代的华国电影,全力的发言是别扭尴尬的,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就好比《集结号》里胡军饰演的团长,给人的观感就自带三分虚,唯恐观众看不出来,所谓的集结号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谎言。

  胡军完全可以演得理直气壮,因为剧情里团长牺牲了,有没有吹号,派没派通信员,都是悬案,没有定论。

  但《集结号》的内核是战争版的秋菊打官司,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质疑全力、讨要说法,导演和编剧自己,打心眼里根本不相信团长会吹号。

  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全力为了利益牺牲普通人,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这就是主旋律电影的两难困境,也是团长这个全力的化身在电影里的两难困境。

  要么是荒谬到底,要么是故作真诚,反正都不是真的。

  天道有轮回,《集结号》里讨说法的张涵予,在《长津湖》里也成了全力的化身。

  间隔十多年,导演依旧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战争片里的全力,张涵予扮演的兵团长,每一次出镜都是大写的“虚伪”。

  看着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计,拒绝手下拿过来的棉大衣,说一定要把棉衣送到战士手里。

  可是从主创到观众,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完全办不到的事。

  所以张涵予的台词越是说的斩钉截铁,就越是显得全力无比虚伪。

  后面还不是下死命令,让缺吃少穿的七连去炸桥么。

  说实话都比不上不说台词直接拍空镜,至少还有影评人做阅读理解挽尊的空间。

  天生立场尴尬的角色,就该学学华国两千年宰相技巧的集大成者,三朝宰辅张廷玉。

  他把自己一生60年的官场经验,凝成一句名言流传后世。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翻译一下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话,就干脆把嘴闭上。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