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5章 眼睛里没他这个人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数机位就知道,真正拍主演的就没几个,甚至单就今天的拍摄而言,他们五个人跟道具差不多。

  他不说话,是因为这些情况,不管是演员还是幕后,都在他的容忍范围之内,也在电影的基准水平之上。

  但是一坐进导演椅,他确实能感受到那种心态上的彻底转变,这里是他的地盘,这里的一切都是他意志的延伸,他不需要怜悯、同情、照顾任何人的感受。

  陈一鸣很肯定,自己并未被过往的实绩与地位所绑架,铂爵和大壮乃至出资人,也没给施加任何压力,就算《第十三层楼》搞砸了,他也不会没戏可拍,甚至他不做导演,卖卖故事做做监制也能过得舒舒服服。

  陈一鸣看在眼里,但他懒得理会,拍到第四部电影,他越来越对一句话感同身受,就是导演都是偏执狂和独裁者,如果一个导演还不是,说明他拍得还不够多。

  于是也就免不了各种丢三落四的情况,出去玩儿晚归的,片场打瞌睡的,粗心大意浪费道具的,不一而足。

  反正前三排有当地艺术学院的学生兜底填坑,陈一鸣无所畏惧。

  从上往下拍,陈昆自然位于低处,但气势上,陈昆却处于上风。

  不管是潘月明还是宋嘉,或是刘易军跟陈昆,都是演技不俗的成熟演员,应付跳拍自然不在话下,因此在前期外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剧组在渝城的进度相当快。

  等戏的时间是演戏的好几倍,还不是一个两个演员这样,而是大家都这样,这样的体验岂能不让几个主演犯嘀咕呢。

  游艇和码头的机位就更多了,这里是主场景,里里外外高达5个固定机位和4个游动组,没有那么多斯坦尼康,因此只能在码头上铺轨道。

  每天的节奏差不多就是,幕后在外景场地忙活三四個钟头,演员上去拍个三四分钟,然后周而复始。

  从下往上拍,陈昆却是平视着半空中的缆车,第一视角下游艇更显庞大,缆车却渺然一点。

  东水门桥上是三个机位,同样一个机位伸出去拍游艇,这次代替的自然是警察的视角,此外一个固定机位拍宋怡,一台斯坦尼康拍刘易军。

  陈一鸣都知道,不止是演员,幕后也一样,是个剧组都少不了不安定因素,《第十三层楼》也是一样。

  因此整场戏的串联者和解说者,正是看似在给女玩家客串“导游”的警察,他知道游艇上的那个人不简单,借他之口,陈一鸣给大BOSS刷了逼格,给观众做了指引,同时又暗示了警察的身份。

  陈一鸣希望抓到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的瑰丽景色,因此这场戏从下午2点就开始准备了,三个摄影组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就各位。

  一直闷头不说话的陈昆哼了一声,显然并不赞同潘月明的说法,更不满意这种自居工具人的态度,“今天我就按照已经推翻了的演法来演,看看陈导是不是真的稳坐钓鱼台。”

  这天剧组在朝天门码头出外景,主要演员难得在这里都有镜头,化好妆在休息区等戏的时候,在进组之前跟陈一鸣少有交流的宋嘉就直言不讳地说道,“你们说,我们这究竟是在排练,还是实拍啊,我咋心里特别没底呢。”

  朝天门码头的这场戏的情节很简单,甚至可以称作渝城风光友情出演,就是为了宣传渝城特意选择的地标景点。

  陈一鸣希望通过这种对立,强化观众对两组主演相对关系的认知,增加在男主角身上的代入感。

  因为他们的特写本来就不是今天拍,那是这场戏拍完之后的事。

  陈昆还言之凿凿要在表演上“为难”一下陈一鸣,殊不知此时在陈一鸣眼睛里,根本就没他这个人。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