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9章 不可能再长大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的边缘反复横跳,就别怪审查委员会吹毛求疵。

  根据之前的规划,铂爵接下来的项目,主要是青春片、爱情片、悬疑探案片、小妞电影。

  成本拉升是有足够依据的。

  因为就算如陈一鸣一般准备了终稿剧本,也没多大用处。

  无他,唯守信耳。

  但是具体如何操作,依旧存在诸多值得斟酌考量之处。

  电影还没拍完,后期还没动手,预留的准备金却已经浪干净了。

  在确定大赚特赚的时候再追加投资其实并不可取,因为极易引发大小资方之间的争执,就算《情书》的几个出资人都是老交情,但原则就是原则。

  大言意气,卵用没有!

  喷的口水再多,还真能让上头放松审查不成?

  就几個拍电影的,也配?

  引资、建组、开机、拍摄、后期,直至上映前的漫长时间里,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各方意志的妥协博弈,结果就是改来改去总是定不了稿的剧本。

  常理而言,侦探片是发展得极为成熟的电影子类型之一,分支众多佳作不绝,“抄”起来理应毫不费力才是。

  根深蒂固的导演中心制,让剧本在华国导演心目中,很难称得上是一剧之本。

  三年积累下来的守规矩印象,加上魔影与金盾的保驾护航,方有送审之日即宣发之始的自信。

  说白了,这个类型在华国,本就是“魔改”起家的,追根溯源起来很难脱得开海外关系。

  很多项目档期都定了,宣发也启动了,却还在做N次剪辑,电影内容不止是脱离剧本,甚至跟申请表上的故事梗概都八竿子打不着了。

  因为整个系列已经被负责搞笑的宝强所“绑架”,离悬疑探案越来越远了。

  拍摄阶段虽然免不了会有细节层面的调整,但是剧本主线一定不会动,陈一鸣自编自导的习惯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其他幕后主创不会动辄突发奇想。

  很多项目提交立项申请表时,填写的故事梗概干脆就是经手的小助理临时现编的。

  一方面,近几年涨价本就是社会经济的大势,建影院、看电影眼瞅着都要翻倍花钱,没理由拍电影不需要。

  《唐探》引领的“泛亚”路线在某种程度上绕开了审查,但是根本问题依然无力解决,原创力缺失,终究还是让整个类型的发展无以为继。

  然而陈一鸣仔细检索前世记忆之后,却发现“魔改”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这跟电影局的审查其实关联不大,因为即便是早些年审查极度宽松、警匪片尺度惊人的时期,整个领域的剧本原创力依旧孱弱得很。

  其实这个类型本身就是“借鉴”的结果,前世的《唐人街探案》已经给陈一鸣趟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三部系列片合计百亿票房,充分证明了这个点子的可行性。

  当然,铂爵虽然是主控,也只是项目投资方之一,这一个亿还要好几家分。

  这也是为什么立项之初两千到两千五百万的投资额,最后却直接翻上一倍突破四千万的原因。

  后世经验表明,系列电影想要成就IP,一定不能绑定某个导演或是主演,要做到所有人都灵活可换。

  当然,这个规律不包括动画片,比如《柯南》。

  而《柯南剧场版》能一拍二十年,也不是没有代价的,那就是作为主角的洗衣机,一辈子都不可能再长大了。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