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人生三大错觉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节的档期?

  同期是有个叫《那些年》的青春片,但那并不等于彼此之间是同类竞品,光看名字,观众能看得出《情书》是青春片吗?

  当初我们做项目规划时,已经讨论得很清楚了,《情书》的第一波受众,不是在校学生,而是情侣和城市上班族。

  宣发要以我为主,不能因为同期存在某个劲敌,就偏离了原本的主线啊。”

  随着陈一鸣的讲述,老牛和老贾二人不约而同地囧了脸。

  还自诩为资深人士呢,居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确实,单看《情书》的片名,肯定是爱情片无疑。

  老牛想起了什么,翻过手边的资料才吭吭哧哧地说道,“好像七夕档还真有一部爱情片上映,叫《HOLD住爱》,内地八五花与港城星二代主演,是一部公路爱情片。

  这是我的错,因为片名和卡司都带着点烂片预订,被我们直接略过了。”

  老贾也补充道,“那片子我也听说过,试映场没多少浪花,预计排片在10%左右。”

  陈一鸣点了点头,“第一周主打爱情,第二周引导舆论转向青春怀旧,我认为这才是顺理成章的宣发主线。

  具体策略我不为遥制,你们自己商量着办,需要我配合的提前通知我就好。

  不过我有言在先,这部电影我只是监制,不适合频繁站到台前,喧宾夺主就不好了。”

  祥瑞倒是全无被抢风头的自觉,“一鸣你多出出力嘛,到底也是你写的本子呢。”

  陈一鸣根本不理她,继续对牛贾二人道,“我提醒伱们注意一点,就是怀旧这张牌怎么打,需要深思熟虑。

  人的记忆是很有几分说法的,比如不自觉地美化,比如模糊处的惯性引申,再比如极端事例的天然抵触。

  这些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简单讲,就是过于戏剧化的剧情,因为与观众自身的经历格格不入,反倒不利于观影时代入。

  所以我在编剧的时候,选择的都是普通高中的标准化事件,放之华国校园而皆准。

  这也是我看《那些年》很难代入,始终处于上帝视角的主要原因,那里的校园生活,距离我的个人记忆太远了。

  我今年28岁,勉强算是《情书》的目标受众,因此我的观影感受,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建议你们重点收集试映场和首周四天的观众反馈,看看我的体验在多大范围内具有普适性。”

  老贾听得眼前一亮抢答道,“这倒是一个挺好的点,真要是不普适也没关系啊,我这边一发力,百分比还不是随便填。”

  陈一鸣叹了口气,做惯了水军的少不得不由自主地膨胀,真当在网络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呢。

  老牛就很诚恳地点头表态,“我会让发行这边布置下去,上映头十天重点跟踪线下观众的反馈。”

  陈一鸣转头对老贾意味深长地说,“我认可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