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3章 浓妆艳抹中的清水芙蓉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旧题材,还经受过市场验证,正好跟《情书》狭路相逢。

  电影的名字,叫《那些年》。

  这部电影是同名畅销书改编,作者直接担任导演,IP引流效果明显。

  之前在台岛、港城和东南亚地区已经上映,掀起一阵青春片风潮,在同期电影排行榜上,无不是坐二望一地位昭然。

  绝对是一个劲敌。

  两部电影的首映日期,只间隔五天,一个是8月16日周四,一个是8月21日周二。

  《情书》唯一的优势,在于提前一周的试映场,各项数据都在水准以上,让《情书》在首映第一周,拿到了平均23%的排片。

  这个排片在八月已经不算低了,只要在正式上映后维持住试映场的上座率,就意味着首周四天会有六到八千万票房进账,加上试映场的票房,四舍五入一个亿了。

  这样到九月第一周下映时,很有希望把票房顶上2.5亿,稳稳跻身年度前二十。

  如果争取到延期密钥,3亿也不是不能幻想一下。

  对于祥瑞这个新人导演来说,一年内连续两部电影票房破2亿,显然是一个梦幻开局。

  一系列展望固然令人鼓舞,但当务之急,先得搬开《那些年》这块绊脚石。

  两部电影同属青春片赛道,势必会造成票房分流,更何况《情书》以次周对上《那些年》的首周,宣发上天然不利。

  老牛和老贾这两天都很发愁,不懂宣发的祥瑞也跟着躁动不安,这场仗确实不太好打。

  否则,两人也不会放任甚至怂恿祥瑞,把刚回公司的陈一鸣拉过来咨询,时至今日牛贾二人在各自领域也算大佬级别,不要面子的吗?

  闭门会议上,老贾罗列了《那些年》在外埠的上映成绩,台岛2亿新台币,港城六千万港币,都是打破尘封多年纪录的存在。

  专业口碑方面,被业界认为给青春片题材开辟了一条新路,评价颇高。

  陈一鸣抽空观摩过这部电影(原谅他看了枪版),确实跟以往的妖魔鬼怪不是一个路数,叙事真诚,细节真实,情感真挚,很扣片名《那些年》的主题。

  严格意义上讲,《情书》和《那些年》其实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就是拨乱反正。

  当某一个题材被业界深度挖掘之后,桥段、叙事、节奏、技法等等都已走到尽头,创作者和观众都处于过度高朝的“贤者时间”。

  接下来就是返璞归真的时候了,摒弃浮华回归本原,好比浓妆艳抹中那一枝清水芙蓉,因其素淡,所以出众。

  两部电影因过往几年青春片的狗血烂俗而应时而出,赚的也都是那一份跟妖艳贱货与众不同的清倌人的钱。

  相对而言,《那些年》里对学校生活的描述,要更加戏剧化一些,冲突比较外放。

  而《情书》里的校园恋情,则更加生活化和意识流,全片平淡如水,冲突都隐于幕后。

  这无关于高低,只是两部电影不同的叙事方式决定的。

  《那些年》是单纯的倒叙追忆,选取的自然都是典型片段,俗话说人能记得住的都是大事件,即为是理。

  而《情书》在叙事上则玩儿了点花活儿,是双视角回忆双线叙事,里面的事件需要观众根据自身经历来想象补全。

  参与感上就不一样,前者是饱满叙事全程旁观,后者是浅尝辄止主动脑补。

  陈一鸣认为,未来宣发大战的核心,应该就着落在这一点上。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