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万事不操心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的话拍摄行军镜头并不逊色于魔鬼城。

  不说别的,有个西北最大的影视城在那里,找群演就一等一的方便。

  陈一鸣所需要的峡谷、丘陵、荒漠、秃山、大河,敦煌周边都能找到,他也就不纠结了。

  第二天上午,皇城镇的剧组车队还在路上,陈一鸣在路平的陪同下,开始逐一查看《木兰》在这边的外景地。

  《木兰》的结尾部分取景都在这里,重要的外景主要有七处,其中戈壁决战的外景占了五处。

  第一处是附近党河的一个大拐弯处,距离敦煌市区二十几公里,用来拍摄阿史那贺鲁仓皇逃窜、木兰追亡逐北的戏份。

  这一处外景不涉及多少搭建,路平只是选定了几处安置设备的位置,同时勘测标定了几个可能的机位。

  陈一鸣看过之后觉得大差不差,到时候叫上林萧和两位摄影指导,实地排练过后再考虑后续不迟。

  第二处外景是一处峡谷,是西突厥部队行军,以及两军斥候交战前戏的外景地。

  峡谷位于敦煌地质公园内,整体呈现为半弧形,一边高,一边低。

  谷地中央,有两座高约10米、长约20米的墙状雅丹体拔地而起,夹着一条宽仅两米的小道,如同两只雄狮矗立,守护着大门。

  大门后面,还有若干高度在几米不等的小雅丹体散布在谷地里,构成一片地形复杂的战场。

  不管是大队行军,还是小规模骑兵追逐战,这片战场都能提供浓厚的肃杀氛围。

  第三处外景位于敦煌影视城外围,是一座五六米高、长宽四五十米的方型台状山头儿。

  这里被确定用于拍摄萧嗣业坐镇的唐军步营阵地,西突厥军队四面攻山,几千唐军步卒筑垒坚守。

  其实这个山地并不符合决战的实景,因为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山头,并不属于峡谷的一部分,山头对面也不存在可以驻扎骑兵的丘陵。

  优点则在于这里不属于任何自然保护区,只要跟当地管理者打过招呼,随便剧组怎么乱挖乱建,百无禁忌。

  至于古越河看不到的丘陵和骑兵友军,就只能靠加特技再后期合成了。

  陈一鸣到达时,现场搭景已经基本完成。

  山脚下宽一米半、深两米半的壕沟已经挖好,而且挖了内外两道,中间布置有栅栏和拒马,守军可以相互掩护。

  再往上,依托山势建有一圈坚固的木质寨墙,墙面上有穿刺孔,墙头有垛堞和挡箭板,墙后搭有一圈支援用的站台通道,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营寨内部,则是库房、营房、指挥所、防火设施等建筑,一切设计都由唐史研究所专家的修正审阅,确保贴合真实历史。

  此时营地内正忙得热火朝天,路平旗下的道具组和置景组,绝大部分人都在这里,他们需要在剧组入驻之前,把用于这场戏的防御作战道具准备好。

  弩车、小型投石车算是其中的大家伙,像什么火箭矢、拍杆、抓钩、各种不同用途的坛坛罐罐等零碎道具不计其数。

  第四处外景地是一片山地丘陵,位于营垒西南方大概三公里的地方,是苏定方与木兰统帅的骑兵部队驻扎的位置。

  戈壁决战的转折点,就是木兰率领唐骑从这里一拥而下,击破阿史那贺鲁派来监视的步卒,突袭围攻唐军步营的西突厥军队侧背。

  最后一处外景是一片低浅的凹地,在前两处外景地的反方向,敦煌影视城的另外一侧。

  这里将拍摄最后的大决战,木兰的骑兵与萧嗣业的步兵,两面夹击打崩阿史那贺鲁最精锐的王帐军。

  除了用于拍摄戈壁决战的五处外景地,还有两处外景地主要是用于片尾的叙事镜头。

  一处是享誉全国、美轮美奂的月牙泉绿洲,一处是生机盎然、水草丰茂的西湖湿地。

  这里的剧情用来给木兰扎根边疆、不问政争、终生不嫁的传奇经历,做一个盖棺论定。

  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治下百姓生活和睦、安定,无疑是对木兰人生价值的最高褒奖。

  此外,剧组还会在敦煌影视城少量取景,拍摄几个零星的营房和内景镜头。

  走了一圈,陈一鸣对路平的前期工作十分满意,他觉得自己不亚于一个拎包入住的租客,万事不操心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在外一更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