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章 最大公约数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祥瑞,你思考的逻辑没有问题,如果在好莱坞拍《情书》,我也会跟你持同样的态度。

  不过你忘记了一件事,国内电影市场跟好莱坞可不是一回事,这里还不存在成熟的类型片赛道,市场上只存在两种电影,霸占档期的大片和填充档期的烂片。

  你可能会说大片之外也有好片,错,如果真的出现了填充档期的好片,那么它会自动升格为大片,然后霸占整个档期,一家通吃。

  比如《魔都假日》。”

  祥瑞听得似懂非懂,梅根更是一脸懵逼,毕竟这跟两人熟悉的好莱坞市场,似乎不是一码事?

  陈一鸣继续解释道,“华国这边,连档期都是不固定的东西,有大片带动大盘,那么就是强档期,备受瞩目的大片不及预期,同样能把一个强档期带崩。

  今年年初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潘多拉》一直热映到3月初,直接带出一个无比火爆的春节档。

  在此之前,华国人有在春节看电影的习惯吗?”

  两个妹子被陈一鸣彻底绕晕,祥瑞自暴自弃地说道,“一鸣,你直接说结论吧。”

  陈一鸣叹气,“好吧,我长话短说。

  《情书》肯定不是大片,所以我把它归到填充档期那一类,你们能同意吧?”

  对面二人齐齐点头。

  “既然是填充档期,那么第一批受众就相对固定了,即已经养成观影习惯的那批活跃影迷。

  用户画像与祥瑞之前圈定的目标受众稍有区别,不是20-25岁的大学生和社会人,而是22到30岁的城市年轻人。

  这批人里,大学生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都市白领和小资群体。

  所以祥瑞想在电影结构上玩儿花活,我是十分赞同的。

  因为白领小资里文艺青年很多,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并消化电影的故弄玄虚,甚至还能自己脑补出更深层次的元素二次传播。”

  祥瑞听到这里举手提问,“一鸣,既然初始观众年龄层次更大,不是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现在的高中不适用于电影里的高中吗?”

  陈一鸣摇了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光靠第一批活跃影迷,票房是吃不饱的。

  想想看,填充档期的电影同一时间有很多部,你面对的又是观影品味比较高的受众群体,你怎么保证观众会选择《情书》而不是其他的电影?

  要知道,观影品味越高,人群分化越细,100个观众里,可能喜欢青春片的只有十几二十个。

  所以如果不甘心填档期,而是从一开始就怀有霸档的理想,就不能满足于第一批观众。

  电影的口碑必须扩散出去,突破常规观众的圈层,把观影频次比较低的观众拉进电影院。”

  梅根插话道,“我明白了,香香说的学生群体,就是《情书》的第二批目标观众,这是一个向下兼容的过程。”

  陈一鸣双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