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3章 改编 支配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覆盖或消除某种能力,因为我在想象剧本中的场景时,特别是逃避追杀的场景,主角的双手,一直在赋予我一种橡皮擦的联想。”

  “啪啪啪”,对梅根的回答,陈一鸣送出发自内心的赞赏。

  “祥瑞,你的室友是一个好知音。

  莉莉的回答代表了偏理性观众的观感,因为莉莉作为主演,阅读剧本时自然希望把握故事的内在逻辑。

  而梅根的回答代表了偏感性观众的观感,比起逻辑探究,眼睛摄入的视觉信息才是第一位的。

  两种观感都有道理,电影理应满足两个层次的需求,不过具体就这个剧本而言,我认为后者的优先级更高。

  因为这是一部脑洞向的悬疑片,本身设定上就有解释不通的情况,所谓的逻辑严谨不过是一种奢望,因为你很难预料观众会往哪个方向解读。

  而对视觉信号的认知则相对统一,不同观众之间只是橡皮擦和油漆桶的差别,对于理解故事内核不构成任何障碍。”

  陈一鸣看向三个妹子说道,“我有一个初步设想,你们自己斟酌是否可行。

  祥瑞的短片剧本中,爱丽丝纠结于钢琴和写作两个志向难以抉择,因此产生了心魔,会在意识世界对爱丽丝的心灵投影进行追杀。

  祥瑞根据这个内核,对剧本进行了扩写,引入莫妮卡为首的5人实验小组,进入意识世界诱导爱丽丝做出实验小组所倾向的决定。

  莫妮卡化身艾斯丽替代爱丽丝的意识,但是与此同时,艾斯丽也会失去莫妮卡的自主意识,这属于剧本的底层设定。

  如果把这个设定在剧本开头就讲清楚,其实观众很容易理解并认同,毕竟同一时间自主意识只能有一个,一个人不可能既是A又是B。

  但是为了把字符世界的悬念保留到最后,这个设定不能讲得很清楚,所以莉莉才会有那个疑惑,莫妮卡到底是什么来历,她要干什么,全然一头雾水。

  如果让我来评价,祥瑞的剧本立足于一个有趣的点子,但是没能把故事讲好。

  扩写后的剧本,集中探讨了一个问题,就是人的主观意识,能否被人为地改写或是擦除。

  点子本身也许并不出奇,但是祥瑞把后期特效制作中的纯色抠像引入到电影中来,作为干涉意识这种行为在视觉上的呈现方式。

  我很喜欢这个搭配,够形象,够大众,够新潮。

  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够直观,莉莉的演技再精湛,哪怕能让观众清晰地感知到身体内三个自主意识的区分,也还是无法解释那个问题,莫妮卡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把整个故事再套一层壳子,在电影一开始,就把意识干涉的信息传递给观众。”

  三个妹子已经完全糊涂了,现在的版本已经圆环套圆环不知道嵌套多少层了,外面还要再套一层?

  那不是更复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