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3章 路演 暴论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阶段的华国,电影还谈不上是一个产业。

  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

  并不是有产出、有就业、有上下游就算是产业了,工业社会的语境之下,唯有那些能够形成自体循环的部门,才称得上是一个产业。

  从这个维度考察,华国当前的电影行业,有哪些问题存在呢?

  首先,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成熟稳定的消费市场,也就是数量足以支撑产业发展的观众群体。

  这样一来,电影在上映之前,无法基于历史数据和行业规律进行科学的营收预估,类型片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

  其次,从业人员还是作坊思维,人员分布不是基于产业分工,而是聚拢在一个个大人物身边,被人为划分进一个个小圈子里面。

  这方面铂爵也是一样,只不过我们背靠魔影,挑选人手的范围相对更大更自由而已。

  再次,拍片都是一锤子买卖,高度依赖个别精英的创作状态,神一部鬼一部是家常便饭。

  而一个产业,上限可以不高,下限却是一定要保住的,保不住的结果,就是投资和受众这一头一尾始终稳固不下来,供给和需求也就很难持续扩大。”

  马云腾当即提出反驳,“一鸣,然而咱们国家的电影票房是一直在增长的,观影人次也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在扩大,你以前不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吗?”

  陈一鸣笑道,“这并不矛盾啊,正是因为国产片迟迟稳不住下限,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让好莱坞进来嘛。

  你以为上面不知道电影是西方价值观隐性扩张的载体吗?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唐肖牛更讲实际,插话问道,“一鸣,伱说的那个暴论,跟《1951》的推广发行,到底有什么关系?”

  陈一鸣解释道,“关系大了,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有作坊无产业的现状,我们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理顺各方的关系。

  无论是海外大奖也好,试映场反响爆棚也好,都只是对外宣传的口径,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也给忽悠了。

  就像那票港城导演,以为拉几个老港星再带几个内地名演员,就能票房大卖一样,肤浅而莽撞。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现在的电影从业者与观众是泾渭分明的,其实并不在同一个产业循环之内。

  《1951》的宣发,不能照搬以往的那些行业规律,而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底层逻辑上。”

  陈一鸣在白板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从上方的平行线往下画了三根竖箭头。。

  “这是传统的电影宣发,追求的是大声量、高排片、媒体饱和冲击这三件套。

  有没有用?肯定有用,因为大家以往都是这么搞的。

  但要我说,其实是误打误撞歪打正着,而且浪费严重性价比贼低。

  因为这个路径只有从上到下,没有从下到上,循环不起来。”

  然后他又画了三个同心圆,分别引出一条线标注了几个词。

  “这是我设想中《1951》的宣发。

  最内圈的同心圆是试映场,我们利用微博和打折票,争取到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其实这还不是最理想的宣发构型,《1951》的核心用户,应该是战争片、惊悚片、电影发烧友等群体。

  如果是在电影产业完备的国家,比如说坚果,这是建一个官网发几张海报就能轻松搞定的小事,可惜在华国,暂时还办不到。”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