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5章 红眼圈 离大谱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马云腾院线巡游第三轮的时候,穗城的行程就是卫晋方做地主,那时候两人好得跟两口子一样。

  卫晋方用一个善意的玩笑打开话题,既拉近了与陈一鸣的距离,也没有真的得罪巩义凡,还给其他同行留下了说话余地,不愧是一流的外场人。

  围过来的经理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七嘴八舌地送上赞美,有感动到流泪的,有震惊到呆滞的,有振奋到战栗的,夸得陈一鸣都快笑不动了。

  一边堆笑一边还在心里犯嘀咕,你们是高贵的院线代表啊,用得着这么恭维一个导演么?

  明明是导演要靠你们混饭吃,不是你们扒着导演求带飞,要扒也该去扒大壮那个魔影二代目啊,把我夸到天上去,有你们一分钱的好处吗?

  作为一个穿越文抄公,陈一鸣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至今还是以一个工具人导演自居。

  然而事实上,他的异军突起带给了华国电影圈极大的震动。

  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画风(大雾),他本人对自身的认知,与外界对他的印象,存在一个天差地别的错位。

  穿越至今,他一直都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合作班底要么是马云腾、伏瑞香这种铁哥们,要么是魔影厂、八一厂的扫地僧,全都是圈子里的无名之辈。

  包括《1951》使用的演员,也都是有演技、没名气那一挂的,一个所谓的“票房保证”都没有。

  这其实非常不符合新人入圈的惯例,知道你是魔影二代目的好兄弟,但是出了魔都一个码头都不拜,是不是太不把前辈们看在眼里了?

  他出道以来只有四次公开露面,两次魔都晚报程昱的采访,一次六公主于蓝的采访,一次帝都电影学院的研讨会。

  除了研讨会陈一鸣全程打酱油,同时也不方便外界做文章之外,其他三次采访给他带去的影响都算不上正面。

  第一次接受程昱的采访,陈一鸣打着普通观众的旗号,臧否了一通名导吴克森,捎带手也把港城导演给一勺烩了,断言靠他们肯定打不开华国电影票房的天花板。

  陈一鸣其实没说吴克森哪怕一句坏话,某种意义上还颇多赞赏,但是没卵用,那篇采访经过多轮转载、引用和标题党早已面无全非,成功帮陈一鸣在电影重镇港城拉了一大圈仇恨。

  第二次接受程昱的采访,他是一个新人导演,好么又是一通胡说八道,又是母体又是子宫的。

  在老辈电影人看来,创作态度非常不严肃,天然地负好感。

  而在某些圈内前辈看来,这小年轻只谈自己,只字不提师承、借鉴、经验,好像一身本事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当然见报当天不会有什么影响,陈一鸣那时候还是小透明呢。

  不过等到《魔都假日》刷奖、卖版权、票房过亿、华语电影全球冠军一路破纪录之后,那篇采访再被反复翻出来,看上去就会很碍眼。

  第三次接受于蓝的采访,这回更夸张,整上主旋律了。

  电影圈明明是个欺老不欺少的地方,偏偏又最讲论资排辈,就很割裂。

  陈一鸣觉得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所以接受采访时很谦逊,闭口不谈宏大叙事,反复强调他要拍的只是一个小故事。

  然而他不知道,在外界看来这件事简直离了大谱。

  江湖上帝影与魔影双熊并立,也就意味着韩三爷的《建国大业》与陈一鸣的《1951》划等号。

  再四舍五入一下,不就等于韩三爷跟陈一鸣并列?

  一个是帝影掌门人,一个是华国“第一导演”,某种意义上还真能彼此搭配,但是前辈高人们的心态彻底炸了啊。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