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6章 进展(求订阅)_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失败的次数,失败的类型进行统计。

  不参与技术参数的测评,也不参与到诊疗过程的监督。

  必须客观,是所有课题进行的第一原则。而且这个复位操作辅助系统,要应用于临床,最后要走的路,就不是方闲来主动操作,而是随便选择一个骨科医生,都能够要能操作,这才是成熟的辅助系统。

  因此,不管是成功的数据还是失败的数据,都需要一一详细记录。

  “算是成功了,不过具体的结果,还是要以X线复查的结果为标准。这已经是第七个简单骨折类型的复位了。”

  “这个辅助复位系统的学习能力,还是不够强,参数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嗯,人工智能的学习,总是要一个过程的。”

  “特别是这种操作形式的智能辅助,更是丝毫大意不得,有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但万事开头难。方医生,您多费心。”罗黄对方闲的语气非常客气。

  等病人复查归来后,罗黄等只负责登记数据的工作人员就再次回避开。

  而方闲与周希音二人,则是匍匐在了电脑前,认真且仔细地对患者的复位术后情况,进行了评估。

  主要评估的指标就是,骨折断端的对合差错,是否有成角,是否有镶嵌、短缩等。

  方闲一一用阅片系统上的测量工具对骨折线的宽度等都做好标识后,对周希音说:“希音,你记一下,骨折近端和远端的距离是0.8mm,骨折断端的偏移是2mm,力线基本没有偏移,侧方位……”

  周希音赶紧把这些数据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比方闲还要更加上心。

  等这些数据都一一分析完后,方闲就才道:“这个手法复位操作系统,目前的复位过程中,还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它无法精准地沿着力线方向用力牵引,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持续牵引致骨折断端彻底分离期间,会存在偏倚。”

  “第二个,它无法根据患者的体型适当的增加初始牵引力,会使得牵引的过程稍显漫长,虽牵引过程不会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等应激症状,反而会缓解疼痛,但会增加操作时长,增加皮肤被挤压产生损伤的几率。”

  “第三个,它对彻底牵引后的复位角度,把控还不够精准,在它的显示视野里,太注重于线条的恢复,偶尔会忽略掉断端的对合,因此导致只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达不到解剖复位的标准。”

  “第四个,它目前的牵引力,完全集中在骨骼上,无法应用患者本身的肌肉力量,这一点,很难克服,我们医务人员,之所以能够把手法复位做到很精巧的地步,其实对患者自身肌肉力量以及肌肉走形的利用,是很巧妙的……”

  周希音这会儿,则是一一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每完成一次,就得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