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4章 认知与知识载体_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4章认知与知识载体

  “一年一万多?”孩子的父亲略迟疑后。

  咬牙点头:“那也行,周医生,你可以把这个电话给我么?”

  带着孩子走后,方闲也没问周希音为何知道。

  如今是在看门诊,疑惑还是带着下班之后再问。

  再接下来一段时间,方闲就发现,其实慈县的疑难杂症病例也不多,大多都是慢性疾病,目前没特别好的办法一步到位处理的慢性病种。

  比如说筋膜炎、滑囊炎这些,只能是慢慢修养。

  这样的疾病,属于是手术算过度治疗,用药又相对不足的一种临界病种,很难找到一种真正一劳永逸地恰当解决方式。

  如果真要进行类比,可以算是,买来的一个新本子破破烂烂,直接丢了又太浪费,留着继续用的话又膈应人。

  ……

  “希音,你好像知道的东西不少啊?”中午点菜完后,方闲如此问周希音。

  周希音则一边对服务员说:“老板,再多给我们送一碗土豆丝,用酸辣椒炒的那种。多算钱没关系。”

  周希音的注意力,不在方闲这里。

  慈县的土豆,全都是农家种的,有部分是高山土豆,炒起来很脆很香,是沙市超市里买的土豆没有的味道,且有多种做法。

  这边还有用野胡葱煮土豆片的,也好吃,软软糯糯。

  “好的美女。”服务员点头。

  周希音这才转头,仿佛暴露吃货本性后的她,脸略红:“方师兄你刚刚问我什么?”

  “我问的是,周师妹伱好像知道很多文献和书本上都没有的东西。”方闲道。

  方闲的理论不差了,理论是一种认知。

  5级理论都达不到的盲区,这可不简单了啊。

  “奥。”周希音马上恍然大悟:“师兄,我今天提到的很多器械,都是罕见病种的配套器械,是因为病例太少,十多年都没累积足够多数量的病例量。”

  方闲瞬间明悟:“这些很多器械,都是周教授做出来的么?”

  如果还没有见面于文章上,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在课本上,更不可能出现在大部分医生的视野里。

  对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如今的管理越发严格,宁缺毋滥,严格管控准入原则,是保证患者权益的最低处。

  不是你一个人说好用就可以用,也不是一少部分人说好就是好,要经得起数据和岁月的考验,没出问题,才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中,一些器械搁置一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投入临床,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甚至有一些医生,为了研究一些罕见的病种,等一辈子,等自己的学生成稿,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医学的直接接触对象是人,因此医学的研究,再如何手续繁杂,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否则的话,三鹿奶粉带来的伤害面积算什么?

  “嗯!~”周希音点了点头,没过多深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