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千奇百怪的三件实事_风云南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们说:“吾必死国难,尔辈不从吾死,非忠孝也!”他的儿子们哭泣着领命,与后周大将田钦祚作战于溧水,此战大败,其他将领都逃走了,士卒死者过万,但张雄与其同行的孩子力战,全部战死疆场。最终,张家父子八人无一幸存,但当时南唐金陵城已经被围,国家危在旦夕,李煜也没有顾得上封赏他们,但他们的事迹却感动了南唐百姓,国人皆哀之。

  期间,林枫还重点查看了寿州下属安丰、霍邱、霍山各县的投函,这些县的主掌者似乎提前经过商量一般,异口同声地提出了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立福利院、修缮城中危房等三件实事,让林枫不由地怀疑他们暗中相互串连过。

  每隔两天,林枫就会腾出时间,喊来卢绛、伍乔,帮忙将百姓意见进行了汇总整理,大事提交三府共议,小事直接准备答复意见,分门别类整理出结果后,适合对外公布的全部在《寿州商报》上印出意见和答复内容,公之于众。

  七月二十日晚,当林枫再度将整理好的内容交给伍乔拿去刊发的,被林枫临时任命为《寿州商报》“总编辑”的伍乔看看内容,有些疑惑地说道:“林大人,这些内容适合对外公布吗?”

  林枫有些奇怪地说道:“哪些内容怎么不适合?”

  伍乔在纸上点了两下,轻声说道:“清扫街道这类小事也要上报纸吗?”

  林枫摇摇头指着伍乔说道:“你完全理解错了,清扫街道将是我们寿州一件无比重大的事情,我们在寿州发起的这些变革的关键之处就是守规矩、讲清洁。守规矩我们有信用之书和《寿州商报》信誉专版,讲清洁就要从扫街道开始了!”

  这些绝不是林枫的发明,而是照抄民国时期老蒋同志“新生活运动”的做法。

  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动了新生活运动,以“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习性一,使趋向于合时代与环境之生活。”其最大目的就是“要衣食住行合乎礼义廉耻,用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等六大原则来养成生活军事化(不屈不挠),生产化(鞠躬尽瘁),合理化(亲爱精诚)。”

  不得不说,这种新生活运动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中国百姓习性的长远布局。可惜的是,老蒋同志的精力随后被如火如荼的剿匪事业给拉偏了,三年后,国家又碰上了日军入侵,新生活运动很快即被荒废,着实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一大憾事。

  伍乔依然有些困惑:“这么一件小事能够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吗?”

  林枫耐心地解释道:“人的思想改变起来最难!我们只能循序渐进,先从细节着手,从小事入手,从外部入手,最后方及内心。如果街道干净了,就会有人感觉自己家里太脏了,后面还会有人感觉自己身体太脏了,再往后,就会慢慢有人感觉自己生活习惯太不好了,就会有人慢慢锻炼身体让自己强壮起来,最后达到了强健百姓身体与精神的目的。”

  卢绛笑着打了伍乔一把,在旁边提醒道:“兄弟,你不知道!林大人在清扫街道上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也许有一天,整个国家的改变都会从这一次清扫街道开始呢!你按照林大人的吩咐直接去做吧!”

  林枫知道卢绛是指明心街自主管理推动街道清扫的做法,没有点破,微笑不语。

  伍乔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继续问道:“那有关义学的意见也刊发吗?会不会有人说我们是在指责寿州、甚至是我们大唐以前不重视教育,怕他们会借机中伤污陷我们恶意攻击同僚。”

  林枫大为摇头,恨铁不成钢地斥道:“我的伍兄弟啊,做事情岂能求得万全?!你又忘了我们成立《寿州商报》‘客观、公正’的宗旨了!我再请你记住,你们在任何事情上必须保持秉中,也就是要态度中立,历史是什么就写什么,现实是什么就写什么,最后做到司马迁所讲的‘不虚美,不隐恶’!”这正是司马迁关于如何记述历史的观点,被林枫借用了过来。

  伍乔脸一红,躬身应是,拿着纸张退了出去。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