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原版黄袍加身_风云南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特来慰劳郭威郭使相。

  守门的牙将将这行人请至了一个空闲的大帐,转身来到了一个偏帐,将这个消息通知了正在这里聚议的一干军中大将。

  帐中立刻炸了。

  “什么圣上?一个黄毛小子,还真看得起自己啊!?”副将王彦超跳了出来,大声嚷道。

  汉隐帝死后,后汉皇室还有四个排上得名的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兼中书令刘崇、后汉高祖的堂弟忠义节度使刘信,后汉隐帝的弟弟刘承勋。倒霉的是,最该承袭帝位的隐帝之弟刘承勋一直重病在身,根本不能为帝。

  而刘崇的儿子武宁节度使刘贇自少年时代就为后汉高祖喜爱。正因为如此,郭威十天前便以群议为名,上禀李太后,由当朝太师冯道备法驾去徐州迎刘贇为帝。刘赟现在方才二十四岁,他在中途得悉郭威又要领兵出征的事情后,听从冯道的建议,立刻派出了使者日夜兼程赶来劳军。

  柴荣怒瞪了冒失的王彦超一眼,轻声说道:“大家都心如明镜,我等陷京师,身上可都是大不赦的罪,若这刘氏赶回京师,我等必死族灭。大家速作决定。”

  “不用说了,我等听从郭将军的安排!”一众将领站了起来,捶胸言道。

  “那我等分头行事,须得如此这般……”柴荣将这些人归拢到跟前,细细言语起来。

  当夜,一个流言在军中迅速传开,现在京城中的大臣正在密谋,等新皇一到,将寻机毒杀郭威郭将军,随后将逐个处置天雄军将领和士兵。

  十二月四日卯时(晨五时),郭威准时醒来,立刻有亲卫上前禀报,当今圣上派来了使者慰问,就在帐外。

  郭威立刻吩咐敲聚军鼓,摆设香案,准备接旨。

  颁旨的是一个面上无须的年轻小太监,他进得帐来就直接宣旨,圣旨倒是写得特别热情,也特别谦虚,刘贇夸郭威为国之鼎柱,后辈恭祝郭使相出征顺利,特送上财物若干,以示慰劳。

  郭威自然跪下接旨,听宣过后,一抬头,发现帐中群将无一人下拜听旨,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等他发现立在群将当中的柴荣,脸色更是冷得如同冰霜一样。

  客气地送走了使者,郭威也不理会众将,只是吩咐大军立即拔营,直奔澶州(今河南濮阳),准备渡过黄河。

  下午申时(五时),慢吞吞的大军进至澶州城西的驿舍,郭威见士兵们自动停下了脚步,只得吩咐大军就地驻扎,自已进入驿舍休息。

  此后不久,正如史书上所载:“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郭威)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抢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诸军遂拥帝南行。”

  这就是历史上原版的“黄袍加身”。士兵们一拥而上,甚至扯下了黄色旗帜代表黄袍披到了郭威身上,郭威虽然声气沮丧,连续闷绝四次,方才在“无奈”之下被拥上了龙椅。

  事已至此,大军不再过河,转头奔向东京城。随后,一场充满正能量的大剧上演了。

  回师途中,在众将的胁逼之下,郭威“乃上太后栈,请奉宗庙,事太后为母。”

  很快,李太后下诏先任郭威为“监国”,即代理皇帝。诏书中泣告曰:“……老身未终残年,属此多难,唯以衰朽,托于始终。(郭监国)载省来笺,如母见待,感认深意,涕泗横流。”

  多么感人的母子相亲相爱的场景啊!

  短短一日后,大军即回归东京城,留守老宰相窦固贞也非常识趣,“师百官出迎拜谒,因劝进。”

  随后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郭威派郭崇威率七百骑前往“迎候”刘贇,并请太师冯道先行回京。同时,郭威又命自己嫡系将领马铎“将兵诣许州巡检”,前去“慰问”忠武节度使刘信。

  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郭崇威先是恭敬地送走了太师冯道,然后拿出了太后诰旨,将刚当了几天名义上皇帝的刘贇降为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派兵严加看押。

  就这样,后汉刘氏一姓朝代仅历四年,就宣告下野,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华夏北方历史正式步入后周时代。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