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惊艳_风云南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之牵连,被迁至抚州节度使。

  冯延巳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紧追南唐二主之后。他的词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余首,留有《阳春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可见冯延巳对宋词影响之大。

  “果然不愧是我家的麒麟儿,评析准确,这两首诗必将因你的评论而流传于世。不错,前者正是冯正中从抚州寄来的新词,另一首则是朕的新作。”李璟兴奋地说道,突然,他发现李煜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对。

  “六郎,你平时见到这样的诗作一定会兴奋无比的,今天怎么神情淡然呢,有什么事情儿,与为父细细道来。”李璟问道。

  李煜叹了一口气,将攥在手中好久的纸张递了上去:“请父皇看一下这三首诗。”

  李璟困惑地拿了过来,纸上正是林枫相逢李煜时剽窃来的三首经典词作,李璟扫了两眼,马上从锦凳上站了起来,惊问道:“绝妙好辞啊!这是六郎你写的?与你往常风格大相迥异啊?”

  “不是儿臣做的,而是一名北方儒生林枫所作。”李煜有些苦涩地说。

  “此人现在何处?”作为一名自认为文武双全的君王,听见有这样的人才也有闻猎心喜、意欲结识的感觉。

  “已经被儿臣请入府中,随时请教。”李煜回道。

  “随时请教?我家麒麟儿还有这么谦虚低调的时候?难道此人除了吟诗还有别的特长不成?”李璟有些吃惊。

  “林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虽是一介书生,却在昨日的长时间赛跑中赢了我府中包括侍卫长刘澄在内的所有侍卫。他还放言,将率众三日后,击败刘澄与三名高手的刺杀行动。”李煜首先将林枫的趣事讲了出来。

  “哦,这人习武还懂战斗之道?”李璟更为吃惊。

  “据儿臣观察,林先生并不善武,只是日常注重锻炼身体。但林先生的大才并不在此,他曾向儿臣讲述了天下大势,让儿臣叹服不已。”李煜老老实实地回答。

  “天下大势?!重光,你细细道来。”李璟再次从锦凳上站了起来。李璟也算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登基两年后即挥兵灭了闽国,目前正欲图谋楚国,对所谓天下大势还是十分敏感的。

  随后,李煜将林枫的“由北统南论”、“温水青蛙论”、“南北对抗论”细细讲来,当然,他不会提到林枫对自己所讲的“三璧”与“三策”。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北统南者众,由南统北者寡;我大唐如温水中的青蛙?汉族最大的敌人不是北方的汉族,而是更北方的蛮虏?”李璟喃喃地重复道。这些论调并不新鲜,但突然被人放在一起被人提出来,恍如一盆凉水猛地浇在李璟冉冉升起的雄心上。

  如果把天下局势当作一盘棋,自己顶多只是下好了一个边角啊。还有更广阔、更重要的全局,自己却是无能为力的。正如一个土财主家财万贯,平日里自以为天下第一,却突然发现,外面有人比自己更有钱,更有势,而且一场灭顶之灾即将到来。

  李璟仿佛被突然抽去了全身的力气,瘫坐在凳上。

  过了好久,李璟方才长长叹了一口气:“此人有大才。我儿很有眼光,将此人请至府中,此事做得极好,回头一定好好赏你。你刚才说,两天后他还要表演如何防御刺杀?”

  “对,而且儿臣观察他似乎是胸有成竹。”李煜肯定地说道。

  “好,回去后你不要声张,两日后的晚上,我会乔装去现场观看,看一看这林枫是什么样的人。”李璟振奋了一点精神,既然这人已经入了郑王府,且如此用心,应该是心向大唐的,事情还比较好办。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