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7章 问及郑玄 经学之争_重生之定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问题,末了,黄逍问道:“老师,当年你缘何会被如此打压,学生实在是想不明白。”/p

  “哎”说到当年,郑玄不禁长长叹了一口气,似是回忆往昔,良久,才说道:“在本朝,读书人之间一直有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争执。一直以来,本朝的国学都是今文经学。但是最近几十年来,古文经学人才辈出,威胁到了今文经学的国学地位。让研习今文经学的当朝士族大臣很是忌讳。而为师的老师马融老先生家世世代代都是研习的古文经学,为师和老师他也是研习的古文经学,这就导致了和当朝的士族大臣不对路。而你,之所以为士族所不喜,却是因为你走上了士族门阀们严重鄙视的经商之路,这是和士族门阀们严重对立的。在这么多原因之下,士族大臣要是再不打压你我师徒这样的人,那就不是他们的性格了。”/p

  黄逍总算是明白,为何这些人会如此憎恨他了,即便是有着利益上的往来,却是也不愿意和他打教导。不过,黄逍对所谓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争执又不明白了。大家都是儒家,为什么还要分这些呢?/p

  看着黄逍的疑惑表情,郑玄自然明白他的疑惑所在,请咂了口茶水,接着说道:“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对立,是从西汉哀帝时开始的。成帝时,刘欲现古文《春秋左氏传》,认为左丘明与孔子好恶相同并亲见孔子,故《春秋左氏传》比起后世口说为据的《公羊》、《穀梁》更为可信,于是引《左传》解释《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刘歆又在今文诸经立于学官并置博士的情况下,作《移让太常博士书》,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但因为在西汉朝廷中,不仅担任教职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连那些达官显宦也都是通过学今文经而得官的,因此,刘歆的要求遭到诸儒博士的反对,未能成功。也因为此,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而“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加给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产物。”/p

  郑玄的一番话,黄逍听得十分的仔细,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郑玄会被打压的那般凄惨了其实,黄逍并不知道,毕竟,他在学术上之所以为人称道,乃是源于二十一世纪的思想而已。至于着呢感玄更不会知道,经今古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