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四章 文字的重量,文化的环境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活字印刷术的老师傅来说,只要有一个字样,就能雕刻的一模一样。

  这样不但能够让《传承壁垒》拥有优越于所有人的特色,还能在传承意义上秉承,拥有独一无二性,这样也是一种对读者的吸引力。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字体喜好,人物画风喜好,来定制报纸。

  其中定制的成本,会跟传承壁垒培养学生的联系成本综合,在传承的意义上,将成本最低化,成为辅助文化传承的主要环节。

  现代工业科技一定是在一定程度上,优越于很多古代文化的,但是在传承这方面,王耀更倾向于这种言传身教的环境培养。

  见识过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制作过程,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文字和知识的重量。

  打印机固然便捷,但是也是因为这种便捷,让人们对于文字和知识似乎越来越不在意了。

  以王耀的计算,如果传承壁垒发展下去,至少能够影响华夏百分之一的学生,那么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力自然也会扩大,这种传承推广方式,会让那些从传承壁垒中走出去的孩子们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重量和味道。

  传承壁垒设置的文化课程跟大众教育一样都是综合性的,但是又多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在里面,不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只要保证不偏科严重就可以。

  因为传承壁垒培养的孩子都是以未来一技之长养家糊口为最低要求的,但是又跟传统的艺校,技校有些差距,就是他们所有的课程项目,都是毛笔书写,尽管王耀知道,未来科技时代,手写这项工作可能会被打字甚至意念取缔,但是他已经想要将毛笔中蕴含的华夏文化修身养性的根本特性传承下去。

  毛笔字是一种华夏自古以来的生存方式,其中蕴藏着华夏民族的根源性的哲理和规律,同样是写字,毛笔字和硬笔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也是王耀希望从根源上去传承的理念,不只是传其表,更要承其意。

  传承壁垒报纸也是类似的理念,活字印刷的独特性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是来源于血脉中的亲切,不会与千篇一律的工业印刷混淆的亲切。

  现在的成本付出,未来会收获更多的回报。

  更何况,王耀从来就害怕付出。

  因为官方保护的关系,国内有几家印刷术传人,其中东源村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艺,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不差分毫,而该村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刻活字印刷村。因为在当地一直都有为家族修族谱的传统,一般每隔年,每个宗族就要续修族谱,所以当地木活字印刷的全套技艺得以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

  王耀准备跟这几家合作,在传承壁垒开一门课,在南城弄一个活字印刷厂,专门印刷传承壁垒的书籍和新闻。

  另外就是刚好这个传媒的项目可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