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止观_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十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释)

  属边,持戒、忍辱、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观音,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到忉利天,再上去要靠。弗智慧第一,有人问佛:舍利弗何以有如此智慧?佛答:舍利弗心内如鼓,空空如也。一念不生,这是大定。随问随答,一经过考虑即落在心上,必须要用无分别智,无分别智与,心心相印。教下的止观也是定,方法不一样,目的则同。

  名词解释

  止,巴利语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义为平静,乃是心处于专一、不动、无安宁的状态,亦即禅定的法门。

  观,巴利语vipassan,音译作毗婆舍那;乃是直观觉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现象)的苦、本质,亦即智慧的修行法门。

  止业处

  南传上座部佛教把修习止的方法归纳为四十种业处。禅修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适合自己的禅修业处来作为入门的方便。然而,在四十种止业处当中,最为禅修导师们推崇与教导的应该是入出息念。

  于《大念处经》等诸经中教导入出息念的修行方法。佛陀于该经中说: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1、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2、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3、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4、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开始修行时,可以先找个安静且适合禅修的地方,以舒适自然的姿势坐着,上身保持正直,然后将正念安住于禅修的目标呼吸。应尝试觉知经由鼻孔而进出身体的气息(呼吸时的鼻息);只应借助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处周围的某一点来感觉气息的进出,而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如果跟随气息进出,将难以成就禅定。反之,只是在气息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那一点觉知气息,将能培育及成就禅定。这就是止禅!

  观业处

  观业处的所缘必须是究竟法(paramattha)。根据《阿毗达摩》,究竟法有四种,即:心法、心所法、色法和。其中,涅槃属于,并非观业处的目标;而心法和心所法合称为名法。名法和色法,亦即精神现象和物质现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