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2章 俄式救援(上)_科学家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案件,激进分子挟持了包括秘鲁总统在内的数百名富商政要,却在对峙数天之后开始无条件放人,甚至在随后警方逮捕劫匪的突袭行动中,还有劫匪为保护人质而毙命。

  对于利马综合症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将其归于施害者自身的愧疚感或负罪感,对道德的犹豫和良心的拷问,致使施害者再次思考自己的犯罪行为,从而减轻对人质的敌意甚至否决自己的侵害立场,表面看去,人性的光辉似乎已经在熠熠闪光。

  但我却要说,世上哪有这么多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的佛陀菩萨,堂堂劫匪之所以为了人质委曲求全,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自己玩脱了,开始狗怂了!

  还是以日本使馆劫持案为例,原本那些激进分子不过是想搞个新闻,挟持一两个使馆工作人员以便让当局用心聆听自己的“政治诉求”,却没想到自己十几个人冲进使馆的时候正巧赶上国际盛典,不仅与会的达官显贵人数上百,连本国总统都在现场,刑事案件直接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这还如何能够善了?顷刻间就被警察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自己也从国内政治犯一跃成为国际恐怖分子。

  就算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极限,当犯罪的风险和失败的后果远远超出自己预期的时候,畏葸退缩自寻后路几乎是人的本能反应,而人质绑架犯唯一的后路,貌似也只有人质了……

  就像斯德哥尔摩式人质会帮助绑匪反抗警察一样,利马式的绑匪会轻而易举的在人质问题上做出妥协而不自知,这不是为了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或者罪孽,而是他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只要自己做出对人质有利的行为确保人质的安全舒适,自己岌岌可危的命运也就能跟着更加安全。

  比较有意思的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多数患者都是心理素质较脆弱,从未经历过绑架事件,完全没有相关处理经验的粉嫩新人,而利马综合症,却往往发作在绑票经验丰富,挟持人质轻车熟路的犯罪老手身上,因为对比那些刚入行的愣头青,经验丰富眼光毒辣的老手更容易看清哪些情况是即使人质在手也很难翻盘的……

  眼前这个马里布,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利马综合症患者,也许他是觉得手中人质分量并不足以逼我们就范,才会不停强调自己可以拉无辜者陪葬以增加自己筹码的分量,但与此同时又拿自己老婆孩子说事儿,那潜台词就非常明显了,丫还是心虚,所以一边耍狠一边打感情牌,企图在这场劫持对峙中蒙混过关。

  既然清楚了他的意图,我自然不能让丫如愿,利马综合症患者也不是傻子,再怎么亲近人质也不可能做出主动放弃人质的傻缺事儿,不过,利用利马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弱点,有俄罗斯的心理专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质救援办法。

  没错,那就是大名鼎鼎到令人闻风丧胆,成功令俄国当人质与美国逃税、中国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作死行为的俄式救援法!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