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说局势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乌利茨基遇刺就像一道晴天霹雳,让进入十一月以来有些被一连窜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布尔什维克高层们警醒起来了。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政权并不稳固,他们的敌人正在用各种手段企图夺回失去的权力。

  不得不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利茨基挨的这三枪,是不折不扣的好事。终于让一群过于亢奋的人冷静下来了。当然,布尔什维克的亢奋也是可以理解,这半个月实在是太顺利了!

  十月革命爆发时,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和孟什维克不是没有试图进行反扑,但是他们的反扑实实在不给力,三下五除二,就被布尔什维克打得落花流水。在皇村,喧嚣一时的李沃夫被从城里杀出来的工人赤卫队分分钟就全歼,他和罗胖子只能割须弃袍狼狈逃向前线大本营。

  至于社会革命党,克伦斯基的意外被俘,让他们阵脚大乱,内部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左派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右派斗得不可开交,一时半会儿,根本就组织不起来像样子的反击。

  而剩下的孟什维克,这帮人从一开始就是纯粹的嘴炮,除了打嘴仗厉害,干什么,什么不成。面对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他们除了不痛不痒的抗议,是什么有效的抵抗都没有。

  政客们不给力了,在俄国唯一能阻止布尔什维克“铁蹄”的,就只剩下了前线大本营。解释一下,所谓的前线大本营,其实就是沙皇时代的沙俄帝国总参谋部。这个机构负责指挥各大战区的一切战役行动。是俄队实际上的大脑。

  当二月革命胜利之后。沙俄帝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前线大本营却因为临时政府要继续参加一战而保留了下来,此时的总参谋长是杜鹤宁,此公大战初期只是个团长,后来逐渐提拔为西南战区司令部军需总监。

  到了1917年9月,当科尔尼洛夫的叛乱被剿灭之后,为了拓展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克伦斯基便看中了这个军需官。一举将其提拔为总参谋长典型的火箭干部。

  所以杜鹤宁此人对克伦斯基不是一般的感恩戴德,他上任之后,大力提拔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在军队中的军官,一举控制了所谓的军队委员会,毫无保留的执行克伦斯基政府的一切命令。

  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得知科伦茨基被俘消息的他,立刻自任最高总司令,拒绝服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命令,拉拢搜罗了一大批反革命份子,把前线大本营变成了反革命的堡垒。

  那一段时间。杜鹤宁宛然又是一个新的科尔尼洛夫,在国内。他受到了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和立宪民主党的一致吹捧;在国外,英法美三国外长对他寄予厚望,直接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性,反而向全世界声明,前线大本营是俄国唯一合法的政权机关,杜鹤宁作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