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 空中打击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晓峰认为哪两个目标更有价值呢?头一个就是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纳尔维克,作为德国进口铁矿石的关键节点,摧毁了纳尔维克港,德国的工业生产,尤其是军火生产将遭受沉重的打击。,而第二个关键的目标就是克纳本钼矿。

  了解一点二战战史和冶金知识的朋友都知道钼元素的价值。简单的说吧,钼能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比如说合金装甲钢,缺少了钼那韧性就惨不忍睹。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的虎王坦克,按道理说以虎王的体重以及正面装甲厚度,在二战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可是苏联红军缴获了虎王在库宾卡经过实弹射击之后,却认为虎王的防御真心是虚有其表。

  其装甲质量跟虎和豹相差甚远,根本就是黑心包子。按理说以德国人精工细作的性格,不至于拿这种豆腐渣装甲凑数,其关键问题就是缺了钼!

  德国几乎没有什么稀有金属,比如说钼就完全需要进口,其中德国的钼主要就是从挪威的克纳本钼矿获得。所以说希特勒入侵挪威真心不是拍脑袋做出的决定,钢铁和钼都得靠这个不靠谱的国家,不拿下他怎么能行呢?

  在二战中,为了摧毁德军的铁矿石和钼矿来源,盟军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比如1943年11月7日,美国第八航空队的158架远程轰炸机就造访了克纳本,几乎一口气炸平了整个矿区。其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德国的钼矿来源被切断,装甲质量瞬间变水。只能拿水货虎王去拼红军越来越强悍的坦克。结果自然不妙。

  李晓峰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前教德国佬怎么做人。直接搞定克纳本钼矿以及摧毁纳尔维克港。在他看来,轰炸这两处属于代价小和效益高的典型。

  那么红军有能力攻击这两处设施吗?应该说有,比如说纳尔维克港,之前在挪威战役中,红军可是抢了老大一块地皮,在纳尔维克北部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地面部队一个极地步兵军,以及一个装甲旅和一个骑兵师,可以从地面直接发起对纳尔维克的进攻。

  当然。也必须看到,纳粹在挪威也驻扎相当力量的地面部队比红军还稍微多一点,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两军沿着69度纬线构筑了严密的工事,呈现对垒状态。

  一战的经验充分说明战壕战并不是那么好打的,而且红军所处的维度比较高,补给相对又比较困难,直接发动地面攻势胜算不大。不过利用空军做文章还是行得通的。

  比如说在特罗姆瑟就有红军的海空基地,该基地不光驻扎有海军的部分驱逐舰和巡洋舰,还驻扎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纳尔维克完全在苏1和ro2的攻击半径之内。而且哪怕是短腿的雅克1也能全程掩护攻击机和轰炸机。

  更何况,为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