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 乐观一点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联的装甲用钢其实也是一部引进史,沙皇时代俄国的工业不达,装甲钢质量并不好从日俄战争时俄制战舰的拙劣表现就能看出很依赖进口德国、法国、英国。到了三十年代,苏联开始大力展装甲力量的时候,才开始系统的梳理冶金工业。

  比如bt系列坦克的钢材就是全面引进的美国技术,一直到了t34时代,苏联的装甲钢才基本跟上了世界先进脚步还是稍有不如的。比如t34使用的钢材就是铬锰镍铬钼系的均质钢7d和8s两个系列,这两款装甲钢性能跟沙皇时代相比,自然是先进,但是同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相比,还显得不足,比如该钢韧性不太好。

  而现在,t34、t35乃至t54统统使用的都是7d和8s系列钢材,就拿t54说吧,现在的t54和历史上的t54相比防御是有相当差距的,而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钢材的问题。历史上的t54使用的是更先进的74d装甲钢,出了7d系列几条街。也就是说现在的t54其实是缩水版的,和原装正版行货没法比的。

  而现在,李晓峰要求增加t35的防御力,但又不能做大的结构调整,那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更好的装甲钢了。那苏联现在有没有更好的装甲钢呢?

  很遗憾,暂时还没有,虽然北方工业冶金实验室一直在进行装甲钢工艺改进,但短时间内没有太大的进展,反正至少无法很快搞出74d系列的钢材来。

  似乎这一条路也走不通?很快康斯坦丁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渗碳装甲钢了!”

  所谓的渗碳装甲钢就是通过表面渗碳工艺提高钢材表层的硬度。众所周知,穿甲弹就是硬碰硬。如果钢材的硬度过了弹芯的硬度,那后者的穿甲能力就会被削弱,甚至是直接被折断。

  这个工艺其实一点儿都不稀奇。已经诞生了过4o年,从19世纪末期开始。先由美国工程师哈维明,然后德国克虏伯公司将其扬光大,广泛应用于船舶的装甲钢。

  实际上德国人的在坦克的钢材上也使用了渗碳工艺,普遍来说其表面硬度要出其他国家一截。如果苏联也搞一款表面渗碳装甲钢用于坦克,似乎是解决防御力不足的好办法?

  不过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李晓峰的坚决抵制:“表面渗碳装甲钢没有任何前途,而且浪费时间,不能用!”

  某仙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从表面渗碳工艺说起,先要炼制出合格钢材。并轧制成板材,然后将这些板材置于气体或者液体渗碳室进行渗碳处理。而这道渗碳工艺相当的耗时间,几个小时都难以渗透一两毫米钢材,想要得到合格的表面渗碳钢那是需要大把的时间!

  而现在,苏联没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与其这么“精雕细琢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