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 危险!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员民兵参战,这个建议可是可以,但是有没有作用,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从1938年到1941年6月,红军就进行了几轮扩军,从原本2oo多万猛增到了5oo万以上,这样迅猛的扩军已经将之前的预备役和民兵消耗得七七八八,现在继续抽调民兵,那兵员素质恐怕是更加难看。

  这么说吧,此时乌克兰的民兵,绝大部分都是45岁到5o岁之间“老年人”,这一批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不然之前增兵的时候就已经抽调走了。除开“老弱病残”之外,剩下都是各工厂不可或缺的基干工人,属于熟练的操作工,将他们抽走,必然会影响工业生产。

  反正军委是不可能同意抽调熟练工人的,也就是说,这么仓促组织起来的部队战斗力真心是不会好看。

  不光是兵源素质成问题,武器装备更是成问题,之前的扩军已经将红军能过得去的武器消耗得七七八八,剩下的那些真心要么是一战时的存货,要么就是破烂,这样的装备能干得过凶残的敌人吗?

  不过当时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实在是情况紧急,哪怕是烧火棍也得用不是?

  短短的三天之内,在铁木辛哥的主持下,基辅地区的农民和工人就被动员起来了,临时拼凑出了1o万大军,编成了12个民兵师,专门用于防守基辅及周边地区。

  看得出沙波什尼科夫对这些民兵部队也没什么信心,否则不会让这十万人蹲在基辅严防死守。这也是正常,毕竟民兵战斗力有限,拉到野外跟正规军过招。真心只有被虐的份,而固守基辅地区的永备工事,打防御战生存性还高一点。

  当然。之前也提过,基辅地区的永备工事修建得那叫一个水。问题是一大堆,不过沙波什尼科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有工事总比没工事要强吧?

  拼凑出了民兵部队之后,沙波什尼科夫紧急调整了防御部署,之前提到过的那2o个师的正规军,除开其中本来就在基辅地区的五个之外,其余的依然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要求在外线硬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争取多为乌克兰方面军主力攻克华沙赢得时间。也是尽量的维护补给线路的通畅。

  用后世的军史学家的眼光看,沙波什尼科夫做出了一个愚蠢的选择,留在外线的部队实在太少了,这15个师面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近6o个师的围攻,被消灭掉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甚至可以说这连时间问题都不是,因为就在沙波什尼科夫调整玩部署没多久,德军的总攻就来临了。先是罗马尼亚人威,仅仅用了一个上午就凿穿了红军的防线。

  呃,应该说,红军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完整的防线。那点儿兵力要防守的战线太长,根本就是顾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