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3章 箭鱼显威1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两公里左右。

  “如果,我是说如果,在这江面上布下水雷,不知日军军舰如何通过?”看着沙州与江岸之间的航道,箭鱼第一分队队长董玉清若有所思地向刘仁海说道。

  “水雷?想法是好,可日军未必没有扫雷舰啊。”刘仁海想了想说道。

  水雷,一般作阻敌武器所用,真正想达到消灭敌人或炸沉军舰的目的,似乎也是不容易的。

  “我想,我们可以这样……”董玉清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好,实在是好,不过,你这个想法是否成立,还得请示孔队长或者武司令员。”刘仁海听了董玉清的想法后,立即赞同道。

  随即刘仁海将董玉清的想法报告给了孔武。而此时,孔武与武爱华已经到达上海,在得知箭鱼的想法后,武爱华立即开支脑筋将这个想法进行了完善,同时指示空军部门利用夜色对箭鱼部队进行物资空投。

  董玉清的想法是什么呢?原来,他见航道狭窄,觉得用水雷来阻敌大有可为,但考虑到军舰一般对水雷都比较防备,便想到一招,如果将水雷固定在江底,只待日军军舰到来时才将水雷浮上江面,这样,鬼子的军舰肯定会防不胜防进而中招。当然,要将水雷固定在水下,到时再让其浮上来,董玉清想的办法就是用一根缆绳将水雷串起来,同时将其深埋在江底的污泥里,待鬼子军舰一来,沙州上的箭鱼士兵用力一拉缆绳,水雷就会挣脱污泥的压力从而浮上水面。

  武爱华一听这个创意,就觉得非常好。但是,这个创意也有不足,那就是只能伏击日军一艘军舰,因为当有军舰触雷之后,另外的军舰肯定会停下躲避甚至向下游逃路。

  武爱华完善后的方案是:第一,不用2公里或3公里的缆绳,最长用1公里的缆绳就够了。但不是一根,而是很多根。第二,水雷也不用直接系在缆绳上,而是用细小的尼龙绳像串葡萄一样给串起来,5-10颗水雷为一串,每颗水雷间距设2-5米,这样,当这些水雷浮上江面时,一串水雷就可长达(横过)10-50米的江面。第三,将这些水雷串放入江底,用石块或什么给压住,而用缆绳系住石块,待鬼子军舰到达时,突然用力拉动缆绳,将石块拉开,水雷串就会自动浮上水面。

  只要水雷串数量足够多,水雷串之间的间距得当,操作得当,要消灭一支鬼子舰队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刘仁海等人接到武司令的电报后,几百名海军陆战队员几乎欣喜若狂,这可是武司令员想出的方案啊,如果按这个方案进行布置,鬼子即便有再多的军舰也不够俺们炸啊。

  国防军拥有1945年代的军工技术,再加上国防军的地盘横跨闽粤两个沿海省,这水雷生产自然是少不了的。当然,此时国防军的水雷品种还是比较少的,只有碰触式水雷和磁性水雷两种,前者必须要与军舰实体接触,后者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磁力级别,才会爆炸。

  长江航道上,用碰触式水雷就行。

  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在海面或河道布置水雷必须向外界“公告”,因为担心民用船只碰上水雷,但世界各国在执行过程中却难以做到,几年后的二战,英国大量地布置了水雷,可只是简单地公告了一句:“我国在英吉利海峡、北海等海域布置有水雷。”

  骗鬼吧,英吉利海峡那么长,北海那么宽,水雷在哪儿呢?所以,民用船只真的碰上了只能算自己倒霉。

  请收藏:https://m.daga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